第一三三七章 袁門(1/2)
京城一處十分空闊的大宅十分安靜,后院的角落處,有一片小菜地。
已經是五月,天氣也開始暖和起來,一名白發蒼蒼的老人拿著一只水瓢,穿著一雙已經磨損了的布鞋,在菜地里饒有興趣地澆水,這是他半輩子的喜好,從選取籽種到培養成白菜和蘿卜,都是他親力親為,而且他脾氣很怪,雖然整座府邸都是他的,但唯有這片菜園子才是真正的禁地,沒有他的允許,誰也不允許靠近過來。
年逾古稀,自開國至今,他已經經歷了數代皇帝,從一名小小的書記,最終成為大楚帝國的禮部尚書,這一路上走過來,十分艱辛,但朝野上下,沒有一個人懷疑他是靠自己的品格和實力走到今天。
年紀大了,許多事情也就力不從心。
雖然掛著禮部尚書的頭銜,但近年來許多事情也只是吩咐手下官吏去辦。
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
本來他早就已經準備辭官致仕,但先皇帝之時,經歷秦淮大戰,老尚書也不好在戰事之間辭官歸隱,本想著等到大戰結束之后,局面穩一些,在向皇帝請辭,誰知道先皇帝突然駕崩,新君登基。
小皇帝初為人君,老尚書更不好離開,只能繼續撐下來。
小皇帝與東齊公主的大婚,老尚書親自操持,辦得十分周全,這也讓老尚書心中安慰,大婚之后,老尚書管的事情也就更少,想著稍微等上一陣子,真正地將手中的擔子全部卸下去。
朝中歷經三朝的老臣已經不多,一朝天子一朝臣,于公于私,老尚書都覺得自己到了要離開的時候。
無論如何忙碌,他每天都要抽出一點時間在菜園子忙活一番,最近事情少,在這園子里呆的時間也就更多,此刻已經是黃昏時分,看著滿園子綠意,老尚書心情也很舒暢,將手中的水瓢放進桶里,扶著腰在菜園子邊上的一張竹椅坐了下來。
他抬手搭在額頭上,望向西邊,夕陽西下,一切都顯得祥和安靜。
便在此時,他瞧見遠處兩道身影正向這邊迅速走過來,老尚書皺起眉頭,只等到那兩人走近,老尚書的臉色有些難看起來。
他當然已經看清楚前來的究竟是何人,自己的兒子和孫子,但沒有經過他的允許,哪怕是最親近的人擅自過來,也讓老尚書心中十分不快。
袁氏一族在京中雖然算不得呼風喚雨的大家族,但誰也不敢小視這個家族的存在,曾經有人說過,袁家就代表著天下士子之心,袁老尚書說出的每一句話,就是天下讀書人想說的話。
清流文士對袁家素來敬畏,也正因如此,袁氏一族在朝中也擁有著不同尋常的地位。
老尚書坐鎮禮部,長子袁默賢如今也是禮部郎中,其實先帝在時,先皇帝就曾準備下旨提升袁默賢為禮部侍郎,卻被老尚書堅決反對,只說禮部賢才眾多,袁默賢的能力還不足以擔起侍郎之職,正因如此,老尚書的人品更是得到士子們的贊頌。
長孫袁榮雖然并無官身,但交友廣闊,在京城士林之中也算得上一號人物。
其實以袁榮的才干,再加上出身袁家的背景,要謀得一官半職并非難事,不過這位袁大公子性情卻是十分古怪,并不想走上仕途之道,說來也怪,老尚書對此并不以為意,有時候袁默賢為此向袁榮動怒,老尚書反倒出面維護,袁默賢對老尚書心存敬畏,既然袁榮背后有老尚書撐腰,袁默賢也就不再多管,只要袁榮不鬧出太出格的事情,也就隨他去了。
不過年前袁榮忽然收斂起來,朝廷要設立海泊司,袁榮十分積極地拉來江南幾大世家,籌措了五十萬兩銀子,而皇上很快便下了旨意,正式設立海泊司衙門,委任袁蓉為海泊司提督,海泊司大小事務,全權交由袁榮來操持。
朝廷上下對此到時并無太大的異議。
自立國以來,也從不曾聽聞什么海泊司,對這新鮮玩意,群臣心中都是嘀咕,誰也不知道到底能搗鼓成什么樣,而朝廷設立此衙門,并不要掏一兩銀子,都是由袁榮自行籌措銀兩,此外袁家聲譽極好,如今袁大公子也為朝廷效命,群臣自然也不會去與袁家為難。
更為重要的是,當初與海外的貿易,幾乎都是掌控在東海世家的手中,雖然每年要向戶部繳納賦稅,但所繳納的賦稅不過十之其一而已,如今朝廷設立海泊司,直接將海外貿易的控制權掌握在朝廷手中,而且每年都能為朝廷帶來大筆的進項,這當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所以海泊司設立之后,相關衙門倒也是積極配合。
袁榮親自前往東海,令人打造商船,更是建立貿易中轉站,這海泊司說起來容易,但真要做起來,那卻是事情不少,江南幾大商家以及田家都是負責供給貨源,但其他事情,卻還是要袁榮帶人一步步操辦。
因為事務繁忙,老尚書經常十天半個月都見不上孫子一面,此刻見到袁默賢父子兩過來,雖然沒經他允許頗有些不快,但畢竟孫子過來,臉色緩和一些。
袁默賢父子上前來,老尚書察言觀色,見到兩人臉色都有些難看,便知道有麻煩事,卻也是氣定神閑。
“父親!”
袁默賢拱手道,袁榮也在后面向老尚書行禮,書香門第,禮儀為重,即使沒有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