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現場調研(1/1)
6、現場調研
次日凌晨,張洋平就按照張紹智的指點去了6324廠。在張洋爐的帶路上,很塊找到了廠長呂長發。
呂長發聽了張洋平的自我介紹,叫人把木炭一看,大加贊賞,說:“好,這個木炭的質量好。目前你家里有多少?”
張洋平想,這樣的木炭是從自己家里木炭中篩選來的,家里只有三十多擔,篩選出來,恐怕只有二十多擔了。于是,老老實實說:“廠長,我家里只有一千多斤呢。”
“一千多斤……嗯,太少了,我們廠干部職工五百多人,一人一百斤,就是五萬多斤。這樣吧,你回家努力燒炭,等有了四五千斤,我就派汽車去拉。你看行不?”
“……廠長,五千斤木炭,一時間恐怕燒不出來……”張洋平實話實說。
“這個……老同志,昨天你兒子來說買木炭,老遠而來,我還以為你家有很多木炭,誰知道是這樣。這樣,老同志,你家的木炭很好,我們廠要定了,你回家跟你兒子商量一下,盡快燒更多的木炭。起碼說,也要兩三萬斤。萬一沒有這么多,早點給我打招呼。你這擔木炭,稱一下,按照六塊錢一百斤賣了,錢就給你了。”
一稱,七十五斤,四塊五角錢。
張洋平揣著錢,飛快往家里趕路,想著跟兒子張紹智商量。
回到家里,張洋平沒有去中林,而是去學校找張紹智。張紹智正在上課,張洋平就等下課。
下課了,張紹智在房間里聽父親一說,非常高興,說:“爹,這可是個大好的機會呀。你想,五萬斤木炭,按照六塊錢算,就是三千塊錢呢。”
“智兒,五萬斤你知道是多少么?就算每擔一百斤,也要五百擔。我們家才二十四擔呢。”
“爹,你預計我們這次三十塊錢的山皮子,能少多少木炭?”
zj;
“……這個很難說,有的地方柴好,密,有的地方柴差,疏。具體數字要等砍了一半才能知道。”
“大概多少?說個保守的數字。”
“保守是什么意思?”
“保守就是說,最少可以燒多少?”
張洋平想想,說:“根據我以往的經驗,三十塊錢的山皮子,最少也燒了五千斤,也就是七十多擔……”
“爹,你想,三十塊錢的山皮子,燒出來的木炭能賣兩百五十塊錢,那么,三百塊錢的山皮子,就可以賣兩千五,也就是五萬斤。——要是我們家能燒五萬斤木炭,什么問題都解決了……”
張洋平笑說:“傻孩子,你以為爹是孫悟空么,能變木炭的?問題有三,一,三百塊哪里來?二,山皮子哪里買?三,就算有山皮子了,誰來燒?四,剛才我說的,是有炭頭的,現在人家要的是沒有炭頭的純木炭,三百塊錢的山皮子還不夠呢。”
正說時,上課鈴聲響起,張紹智說:“爹,我要上課了,中午還要開會,也不能回家。這樣,你今天就不要去燒炭了,下午放學了我們再商量。”
張洋平離開。
下午放學后,父子倆結著談論起這個事情來。
張紹智說,自己要去燒炭的地方實地看看,首先解決炭頭的問題,不然的話,一支木炭,敲下炭頭,不但浪費很大,而且也不好看,花費時間。
晚上不當張紹智值班,明天一早回來就行了。張洋平再三不肯,又想不出解決炭頭問題的辦法,奈何張紹智堅持,父子上路往中林而去。
山路崎嶇,蜿蜒曲折,先是在山下的路上九曲十八彎,走了半個小時,接著就上了一座高山,又花了大約半個小時,到達山頂的時候,天色漸漸黑了。
放眼望去,山巒疊翠,莽莽蒼蒼,一望無際。
下山的路更加難走,坎坷不平,是最好的描繪,有的地方需要一只手攀援著旁邊的樹枝才能走。山路兩邊,樹枝婆娑,視線全無。
下到半山,隱約之間,之間有山岔腳下有一個茅屋。張紹智尚未詢問,走到一出山脊,張洋平說:“智兒,到了。”
說著,張洋平拉著張紹智的手說:“智兒,這山上到處是柴樁,天色不明,小心走。”
跟在張洋平的后面,張紹智在滿是柴樁的山上往下走。
張紹智發現砍光樹木的山上,有不少排列整齊的石頭,似乎是人工砌出來的,看上去古老的梯田。”爹,這些石頭排列這么整齊,好像是梯田呢。”張紹智笑說,“大自然就是這樣神奇,到處都有鬼斧神工的景象。”
張洋平冷笑說:“啥子神奇,開始我也覺得奇怪,后來,聽這附近的人家說,這里山上以前住著很多人的……”
“山上生存條件差,咋不在山下居住呢?”張紹智疑問。
“山下哪里住的那么多,再說,住在山上,衙門的人也好對付——遠了,找不來。”
“呵,回避官府,這個我懂,唐朝詩人杜甫還寫詩控訴了官府的殘暴。可是,要說古代的人口那么少,山下的土地多,也容易謀生,怎么就選擇住在山上呢?”
-->>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