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舉族而遷(1/2)
大明崇禎八年,十月二十日。
自上月五日從云岡堡出發,至今已經有四十五天了,蒲州之行終于有了個圓滿結果,方景楠準備回程了。
那日的張誠言老爺像極了大受委屈的女子,枯瘦的臉上寫滿了慌亂。女人便是這樣,未得到時,矜持冷漠。得到之后,難纏磨人。
張誠言畢竟也是一族之長,幾十年前的首富之家,纏人自是不會的,既然方景楠全盤拒絕了身份綁定的接合方式,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張誠言,只好退而求其次,要求以蒲州張氏為主導,合股于四通商行,而方景楠只是以技術入股的形式占個小頭。
對此,方景楠斷然拒絕,四通商行乃是未來他們團伙的主要財力來源,怎么可能讓別人占得大頭。
于是經過一翻唇槍舌劍,方景楠終還是利用了后世的一些公司的法子,互相持股法。
以蒲州張氏為主,成立一個四通車行,張氏擁有車行七成的股份,而四通商行擁有三成。同時,四通車行也擁有四通商行一成的股份。
如此車行的買賣張氏可以自行發展,商行使用馬車,會以銀錢的方式租用。同時,四通車行的馬車也可以供其它商號使用,但雙方約定,要以四通商行使用為先。
如此,雙方達成了一個類似同盟的形式,而不是依附。
這其實也是方景楠愿意接受的,一個團隊的發展千頭萬緒,在沒有太多人才的情況下,抓大放小才是最好的辦法。
而四通車行的掌柜,經雙方商定,選了張誠言的親侄子張守仁擔任。如此,雙方都很放心。
*
如果說雙方合作的法子,方景楠很是滿意,也在設想當中的話,接下來,張誠言老爺的一頓操作,卻是讓他由衷的欽佩不已。
百年世家的決斷,一但做了選擇,便是毫不猶豫地大步而前。
張誠言先是對外發布消息,蒲州張氏將全面撤離蒲州范圍,愿意跟隨離開的,張氏將隨行就市,真金白銀的回收大家手里的田產商鋪。
同時,張誠言找來伍姓湖的各個族長以及縣尊田鄂田大人,把手上回收的商鋪田地,以市面上半價的價錢賣于他們,等于直接打對折出售。
一轉手一倒賣,虧了三萬兩銀子。
結果就是,除了一千多實在不愿意背井離鄉的族人,足足有八百戶,四千多男女老少,愿意遷去代州崞縣。
如此一來,方景楠的那座本是空城的崞縣,一下便注入了新鮮活力,之前所做的一切也都值了。
而這邊獲得好處的伍姓湖人以及縣尊田鄂,也是全力支持,田鄂大手一揮,一紙遷族文書發了出來,崞縣城空無人,山西很多州縣都得到過建議性文書,愿意轉遷過去的稅賦方面一律優待。
而當地士紳對于外人前來落籍的事,本是不歡迎的。主要原因在于科舉,但凡有人落戶,需要參加科舉時,他們便又多了一個竟爭的對手。而若不牽扯到科舉,地方士紳就很歡迎,人越多地方越繁榮,這個誰都知道。
邊地科舉本就不興盛,更何況是連縣尊都沒有的崞縣,以及遷去的又是蒲州張家的,所以可以預見幾乎不會有任何人反對,只要他們能活得下去。
一場暴亂的遺留問題,便這樣在張氏全面退離以及三萬兩銀子的賄賂下,徹底解決。
然而,讓方景楠非常意外的是,蒲州張氏的本家,以及黑旗軍身后的那百來戶張姓族人,并不隨同大家前去崞縣。
張誠言決定,他們這群幾百人將前往山東的膠州。山東鹽業自古有膠萊、濱樂兩區,而膠萊指的便是膠州和萊州。
張誠言要帶著這一百多黑旗軍,利用張家老五的法子,在膠州做精制海鹽的買賣。
張氏自壟斷食鹽發家,對于精鹽的好處了解的太深。崞縣那邊的四通車行有張守仁坐鎮,幾乎張氏整個族群幫襯,加上方景楠對車行的硬性需求,基本不用張誠言費心。
故此,決定力挽張氏山河的張族長,自不會甘心坐看它人起風云,他要前去膠州打開一片新的天地。自兩年前孔有德兵變禍害了山東半島,到現在那邊也沒緩過氣來。
張誠言認為,那邊大有可為。
方景楠并不太清楚山東的情況,既然老族長有壯志雄心,他自然不會阻攔,而且他也沒有立場阻攔,拒婚之后非親非故的不是嘛!
方景楠唯一能做的,便是讓行鋒、牛有德等人把身上的鐵甲脫下,全部送給張守勇率領的黑旗軍,以添武力。
做為回報,張誠言直接送給了他十顆銀冬瓜,每一顆都重達五十斤,折成銀兩為8000兩。
這樣的銀冬瓜,張氏還有三百個!足足二十四萬兩白銀。
而藏銀的地方,誰也沒有想到,就在縣城北四里外的伍姓湖,一處凹進去的隱秘湖灘深處。而不是人人猜測的張氏祖墳地的東山洞周邊。
如今舉族而走的張氏,自然要把這些銀冬瓜挖出來。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一群人偷摸著來到伍姓湖,點燃火把,悄摸地挖出幾百個銀冬瓜。
爾后,一切準備就緒,蒲州張氏兵分兩路,開始了遷族之行。
*
汾河,山西人的母親河,黃河第二大支流。從太原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