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舉族而遷(2/2)
府寧武縣一直往下一千四百里,抵達蒲州滎縣匯入黃河。
方景楠是騎馬來的,一路奔波把大腿兩側都磨破了皮。出于對山川河流的無知,他完全沒有去想,還可以從更加便捷的水路走的。
而張氏的遷族大挪移,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走水路,畢竟這七百戶人家可不僅僅只是去個人,鍋碗瓢盆家什農具,大大小小淋淋總總,那是都得搬過去的。
若是走陸路,怕是要小半年才成。
滎縣李氏是張家的姻親,張守仁的老媽就是李氏族人,李氏依著汾河而居,經營著河運生意,最興旺時,族里有著兩百條鹽船,一次性運鹽可達幾萬石。
如今滎縣李氏隨著張氏一起,也都沒落了。不過就算再沒落,幾十條鹽船還是有的。
幾千人的遷移,自然不可能一窩蜂一起走,而是分成幾個批次,收拾準備好了一批走一批。
方景楠等人輕裝上陣,自然是收拾的最快的一批。
汾河岸頭,方景楠襟身而立,望著大水滾滾向南,河風吹來,衣袂飛舞,好一副江山如畫。
“此去一別,不知何日才能相見,預祝方小郎立功殺敵,前程萬里。”張守禮代表父親前來送行,稍晚他們都要去膠州。
方景楠拱手道:“謝禮叔夸贊!另外,我與族長一早相商,安頓好后,雙方每月都通報一次情況。等我這邊匠作營空出力來,也會定期給黑旗軍輸送鐵甲裝備。并非一別不往,禮叔無需擔心。”
張守禮拱手朗聲道:“如此,告一聲珍重,再會!”說罷,他看向了不遠處指揮族人上船的二兒子張真靈,心下暗暗一嘆,希望此子跟著他能有所長進吧。
這批次隊伍,方景楠除了帶上了張景萱外,那十五名愿為家族榮耀而去死的張氏子弟也隨同前去。
一行三十一人分坐四條鹽船,那些戰馬不便乘船也都送給張守勇的黑旗軍了,載著八千兩紋銀,朝向太原府城,逆流前行!
方景楠站在船頭,迎著微風,忽見行鋒頻頻回首朝岸邊打量,不知在尋找什么。
“找啥呢?”方景楠問。
行鋒嘿嘿一笑,撓著頭道:“沒啥沒啥!”
“哦,”方景楠應了一聲,忽地振臂向前,“揚帆,起航!”
*
意氣風發中,回想著這趟過來張氏的收獲,方景楠興致勃勃地吟唱起了李白的詩句: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
呃,不及……
方景楠看了看岸邊,又看了看回首張望的行鋒,忽地大笑道:“不及雪回送我情!!”
行鋒嬌羞地低著頭道:“長官又在逗我,人家雪回根本沒有來……”
方景楠大笑道:“你啊,一下就被人套出來了!”
“長官,你……”行鋒頓時無語,一旁的蔣立、方成兩人皆是哈哈大笑,而麻武候襟立船頭,望著嬉笑的眾人,沉默不語。
張景萱眨了眨眼,笑道:“哥哥你真壞!”
*
古時讀書人游歷時多為乘船出行,順江而下,平坦又舒服,比騎馬強多了。
方景楠悄悄地摸了下自己股間,因騎馬而結的枷差不多已經好了,起了一層淡淡的新繭。坐在馬鞍上的時候,兩股間的繭子正好夾在兩邊,好似確實是要比以前要夾的穩當一些。
河水緩緩而流,輕風徐來,在可借得八面風的硬帆鼓動下,小船逆流而上。
這條鹽船是平底的淺船,不算太大,船老大是張氏的姻親滎河李家人,一個膚色黝黑的老漢,赤腳站在船上很是穩當。
方景楠閑著沒事,一路便與其攀談有關船只的事情。世界上,此時正處在大航海時代,每天都有新的發現、新的奇跡。
方景楠知道,未來將是海洋的時代,誰主宰大海,誰便擁有未來。對船只有所了解,以后肯定用的著。
“李叔,這船只有一百料,應該算是最普通的河船了吧?”方景楠問道。
李叔正指揮船工掌好舵,聽見問話頭也不回地道:“櫓搖船除外,一百料在運輸帆船里算是中等的,還有更小的。”
“哦。”
方景楠點了點頭,又打量了下這條船。這船長有五丈二尺,寬一丈,深約五尺,據說能載兩百石食鹽。
方景楠以前看書時見人說,繳獲四百料大船多少多少,千料戰船多少多少,可總是沒有概念。
這個‘料’究竟是個什么意思?
……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