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你不是人!(1/2)
第七章
你不是人!
——————————————————
......
那白衣女子飄飄而行。
仿佛那河底并非河底,如同是另外一個鏡像世界。
陸安康站在橋頭能清楚的看見河底的一切,等著這一切都過去之后——
秦淮河再度恢復了他本該有的樣子。
陸安康站在那里,又站了許久。
那女子倒地時什么人?
總歸該有什么來歷的?
可是那非人,非鬼,非妖的氣息——
讓人說不得,那到底是什么?
但是她帶走了那些孩子。
或許真的能帶著那些孩子到達一個適合他們的地方吧。
然而,那去處會在哪里呢?
陸安康當真不知道,即使他所學那么多,卻依舊不知道......
他依舊在那里思索著。
直至一個身穿日本少佐軍服的男人滿滿走到了他的身邊,從陸安康腳下那些日本鬼子尸體上面跨過去之后,手中軍刀立在橋上,雙手扶在上面,就那樣望著那白衣女子離開的方向,他瞧見的是尸體,自然瞧不見那些死去的人兒的魂魄到了那里。
那日本少佐身上雖然有寒意,但暫時沒有殺氣出現......這是意外的,應該他本該和陸安康先打一架的,畢竟他殺了這么多的日本人。
然而他的第一句話卻是:“在我們日本,人死于戰爭之后,會有鬼差來接引他們前往地府。據說我們日本的地府,跟你們這邊的地府是相通的?不知道可是真的?”
陸安康沒有看那人,而是不著急的跟他解釋道:
日本文化的魔界概念來源于佛教,就像的聰明的一休曾經寫:佛界易入,魔界難進。
這是禪宗和尚我心即佛的表現,禪宗有一句話叫:
知魔界如即佛界如
若魔界如佛界如
一如無二如
如是了知
則魔界無所舍
佛界無所取
那么日本文化中的魔界到底在哪里呢?
按照佛教觀念來說,魔者磨也,《正字通》譯經論曰:“魔,古從石作磨。梁武帝攺從鬼。”
魔皆在心中,阻人成事是魔,魔界也在人心中。
而中國的佛教和道教的地獄看起來一樣,但在和尚道士眼中還是有區別的,主要區別在三點:
一是佛教認為六道輪回,道教是五道輪回。
二是佛教認為輪回之事是業果糾纏,道教認為是太一藏於水,行于時,太一生水,周而又始,以己為萬物母。
三是完全佛教的輪回觀念,我們燒紙給先人是毫無用處的,人死后就是中陰身,不能成佛就下地獄,在地獄之中也不能收到我們的祭祀,非要仰仗佛法才行。
不然就往生,但往生也有區別。
其中有往生三善道和三惡道的區別。
在道教的輪回觀念中,人有三魂,輪回之一是其中一魂,就是我們常說的三魂七魄。
我們的祭祀祖先依然可以在陰間地獄享受到。
《閱微草堂筆記》有老僧入冥一說。
宏恩寺的僧人明心說:上天竺有位老僧,曾前往陰曹地府。
見到面目猙獰的鬼卒,驅趕數千鬼囚來在一所大官署外,都被剝去衣服反綁起來。
有位官員面南而坐,屬吏手持名冊點名,被點名的鬼囚,要一一接受皮肉精粗的檢查和身體肥瘦的揣量,就像屠市買賣豬羊一樣。
佛考慮到孽海洪波,沉淪在孽海中不能轉生的鬼囚越來越多,無間地獄已經不能容納,于是向閻羅王發出文書,打算將這里的獄囚轉移過去,供魔眾吃。
他們腹中有了食物,就可避免荼毒生靈了。
十殿閻羅王就此召開了一個專門會議,認為與民命關系重大的人物,沒有超過郡守和縣令的,他們造起福來最容易,造起禍來也既深又重。
只是每種中冤愆大多不是他們自己造成的,是通過冥司的業鏡一照,具體罪過就都各有所歸了。
其中對民危害最大的是胥吏,二是差役,三是官的親屬,四是官的仆從。
這四種人沒有官的責任,卻有官的權力。
官還要顧慮到自己的考核成績,他們只知道謀取私利,攀龍附鳳,依仗權勢,作威作福。
他們的行為,足以使人敲骨出髓,流油滴血,是十分罪大惡極的。
四大洲內,只有這四種惡業最多,所以現在可以趁機清理地獄,將他們清出來去供應湯鍋。
其中白嫩的,柔脆的,體肥的,都要供給魔王吃。
粗糙體瘦的,供給魔眾吃。
因此,先要進行選擇,作出區別,然后再發遣。
這中間罪業稍輕的,一經碎割烹炮,就化為烏有了。
業重的,將拋馀的殘骨,用業風一吹,還會恢復本形,再提供到刀案上。
從一二次到千百次不等,要依據罪業程度。
業最重的,一天要無數次化形,反復屠殺剖解燒烤烹煮,永無休止。
有魔界,天界才有意義,如手背之于掌心,二名而一體。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