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收獲與創新(1/3)
大局未定之前,秦鹿不打算出門了。
等將來有一日兒子真的得到天下,她想去西域走一遭。
“娘,出芽了。”韓鏡看著冒出一點嫩綠尖尖的土豆,臉上掛著喜意,“現在可以移植了嗎?”
“還不行,現在這嫩芽太小,須得再等個三五日。”
相比較起秦鹿的淡定,韓鏡反而更緊張,每日秦鹿去玻璃房的時候,他必定跟著。
如果又過了近六日的時間,秦鹿看到出芽的情況良好,招呼兒子準備去種土豆。
“娘,能生出這么多嫩芽?”韓鏡小心翼翼的拿著一顆土豆,旁邊秦鹿正在切割成塊。
秦鹿將切割的土豆讓兒子在切面涂抹草木灰,道:“一顆土豆一般能切割成七八個種,種植這個還是很劃算的。肅州府氣候好,再加上咱們家有玻璃暖棚,一年種上兩季不成問題。”
她帶回來的土豆不算太多,大概有四五十個,若非紅薯太占地方,或許還能多帶一些。
這些土豆其中壞了十個八個的,剩下的能催生出二百株的種子。
按照一畝地四千株的栽種量,這些種子算是很少了。
母子倆來到暖房里,暖房沒有加頂,土豆不能連續栽種,這里種植一茬土豆后,暖房要留著種別的東西。
秦鹿挖坑將土豆埋進去,韓鏡在旁邊澆水。
“讓土壤濕潤就好,不要澆水太多,更不能有積水,否則會讓土豆腐爛。”
韓鏡嘗試著澆了水,“這樣可以嗎?”
“可以。”
種子不多,倆人一上午的時間便完成了。
瞧著整齊的地壟,韓鏡生出了成就感。
“娘,紅薯什么時候種?”
“那個出芽相對要慢一些,大概還得等半個月。”
“我會每天都來看看的。”韓鏡說的一本正經。
秦鹿笑了笑,沒說什么。
**
等家里的土豆長的一片碧綠的時候,地里的水稻也收獲了。
前兩年秦鹿不在家中,所以不知道水稻的收獲情況,這次見一車車的水稻運回家中,這些水稻都是連帶著稻桿運回來的,想要吃米就得自己脫殼。
大盛朝給谷物脫殼的方式,用的是石臼。
糧食曬干后,將谷物放入石臼中,有粗木制成的木杵用力捶搗,這是一種極其耗費體力的活兒。
而周邊諸國,很多階下囚都被充當了舂米的苦力。
漢高祖劉邦的寵妃戚夫人,曾經就被罰去舂米,并且還寫出了一首《舂米歌》。
秦鹿此時則帶主院內整理一些木頭之類的東西。
家里的孩子們包括韓鏡齊征,都跟著去運水稻了,主院里相對安靜許多。
素娘捧著大了不少的肚子站在旁邊,道:“夫人,您這是要做什么?”
“做幾臺脫粒機。”當然是人工的。
她現在做的是雙腳踩踏的那種傳統脫粒機,比起大盛朝的脫粒方式省力便捷。
三千畝的水稻,平均一畝地能收一百斤左右的米。
近三分之一的量,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這些糧食可不僅僅是秦府的人吃,日后還有其他的用途。
而且每家有十畝地,其中兩畝地用來種植各種蔬菜作物,余下的八畝地則種植水稻。
因為不需要想官府交納糧食,余下的七成都是他們自己的。
平均每年能收獲小兩千斤水稻,這是八畝地的產量。
按照正常的飲食需求,每年放開肚子吃,周邊的成年人一年能吃掉三百多斤的大米,小孩子的量要少一些。
可架不住現在都是家族式生活方式,再加上生孩子多,連帶著子孫少說也有十口人。
即便如此,這兩年吃干飯,也不至于扣扣搜搜的。
相比較起其他的百姓,這三百戶人家,飯桌上經常能看到白花花的干飯,連帶著家里的孩子們都變得圓潤起來。
大盛朝的耕地很多,可總人口不足千萬。
算上北黎和南楚,三個國家的總人口大概只有兩千萬。
其中南楚的人口最少,不足五百萬,即便如此,也借著特殊的地理優勢,形成了易守難攻的天然屏障。
北黎那邊內亂不斷,大概有六七百萬,相對的,大盛的人口還要比北黎多出百萬人。
人口不多,可很多人連耕地都沒有。
一輩子都得彎著腰,為朝廷世家以及地主做牛做馬。
簡單的去各地的村子里走走,到處都是面黃肌瘦的人。
他們臉上很少看到笑容,眼神麻木的猶如行尸走肉。
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下,道德感也就變得不重要了。
倉廩足而知榮辱,連吃喝都滿足不了,何來的道德感。
耗費半個多月的時間,秦鹿緊趕慢趕的做出了兩臺脫粒機。
將使用方法告知府內的人,府內的人開始三班倒的忙著脫離。
上午下午以及晚上,平均每天干六個時辰,不會耽誤他們睡覺。
脫殼用的是石碾子,大盛朝的石碾子可后世可不一樣。
這里就是一塊平坦的石頭上面撒上谷物,再用長行的石條在谷物上摩擦脫殼,效率極低不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