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匠段秘聞(2/2)
米辣椒魚頭湯的浸泡下,即有魚鮮味,又有辣味,雖然辣味被沖淡,吃起來還是很辣。
隨后每人瓜分一碗,作為最佳美食,撐起圓圓的肚子的最后角,才滿意地摸著肚子,心甘情愿地離開。
至此,這剁椒魚頭真的是一道充滿了鮮辣,可口,絕味的菜肴。
……
此刻,蘇臨風感覺自己嘴里竟似乎有些干渴,也許是大腦里漸漸充滿了辣椒和魚頭的香辣……
蘇臨風起身,來到飲水機前,給自己倒了一杯熱水,口貼進杯子,微微吹著……
喝過水后,蘇臨風看了一下自己任務得到的獎勵,這幾天,忙碌著不停,他雖得到了提示,卻沒有去接收。
學得東西太多了,他需要緩緩。
他走到窗戶邊上,眼睛微閉,開始大腦中開始接收一道道信息。
良久后,他睜開眼來。
這次獎勵的東西,還真是有趣。
一份敦煌酒棗見聞學習書。
學習書里面重要講到了,敦煌的酒棗。
在敦煌著名的鳴沙山,哪里有土質肥沃,盛產棗類。
敦煌酒棗用鳴山大棗特制,它個大味甘、營養豐富,外表光亮、紅中透黑,宛若紅寶石,風味獨特。
每年九月上旬,鳴沙山的棗子紅了,紅亮光鮮的掛滿枝頭,映襯著黃色的土地和蕭殺的秋景,繪畫出一幅美麗的西部風情畫。
那里的人們在摘下的紅棗里,挑選個大飽滿的鮮棗,用高度白酒拌攪浸泡,封存瓦壇中,冬春啟封,鮮活如初,棗香酒香飄逸,使人饞涎頓溢,醺醺欲醉。
泡透的酒棗,隨吃隨取,芳香異常,雖用酒腌制,多食也不會醉。
其中還對酒棗始定年,營養價值,酒棗做法詳細闡述。
講到鳴山大棗是1979年發現,1983年定名,果實特大,圓筒形,皮厚紅褐,果肉綠白,致密酥脆,汁多味甜。
大棗中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及鈣、磷、鐵等微量元素,
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滋養陰血、緩和藥性的功能和抗疲勞的作用,能增強人的耐力,《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都有記載。
酒棗,比較講究,選擇酒棗原料以生食品種為主,要個大、形整齊、肉質疏松、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
繼而擇無病蟲、無損傷、無裂紋、新鮮、干凈的紅棗,洗凈晾干備用,用封口的壇、缸、罐、甕等盛裝,將上等白酒倒入闊口容器內,白酒60~65度為宜。
隨后將棗面蘸酒,再放入盛裝容器,放滿后,將壇口密封,不透氣,置冷涼處儲藏,經過一個月左右,酒棗成熟,即可食用。
蘇臨風對于敦煌是早有耳聞,所知敦煌是沙漠里的一顆明珠,也是座歷史文化名城,以敦煌石窟、莫高窟壁畫聞名天下。
位于古代中國通往西域、中亞、歐洲的絲綢之路上,曾擁有繁榮的商貿活動。
如此名勝古跡之地,他卻是沒有去過的,不過,讓他感到意外的敦煌那邊的人還能把棗做酒……這讓他有點小驚喜了。
世界之大,真是無奇不有。
下面,是一本技能學習書。這就讓他感到不僅是有趣了,更多是……
少時,他在鄉村,知道:
做木器的叫木匠,
織篾器的叫篾匠,
打鐵的叫鐵匠,
鑿石磨的叫石匠,
做房子的叫泥水匠,
染衣服的叫染匠,
縫衣服的叫裁縫匠,
總之有手藝的人,才稱得上匠,
鄉村的匠人,且多半好吃,如鐵匠喜歡燉湯,木匠喜歡爆炒,泥水匠喜歡燜紅燒肉,好像還各有方便。
長大后,蘇臨風發現到了真正有小工的工廠里,卻發現匠字都沒有了,木匠改稱了木工,泥水匠叫泥工,特別是那個鐵匠,居然叫做鍛工。
蘇臨風也有好長一時間,對鍛工不能理解,為什么不叫鐵工呢?既然木能木工,泥能泥工,鐵就不能鐵工而叫成鍛工,鍛工不是分明也在打鐵么?
有一次,蘇臨風看見有一個五大三粗的漢字,走到一位師傅面前叫老鐵匠給我打一副刀,那師傅哼聲道,請不要叫我鐵匠,叫我鍛工。
像鐵匠是感受到了輕視。
蘇臨風細查了一下辭典,發現鍛真的就是打鐵:鍛,小冶也。——《說文》。按,熔鑄金為冶,以金入火焠而椎之為小冶。
原來鍛工,是沒有錯的,鐵匠的稱呼,乃鄉間民語,進入不了工業文明。
鍛,就是鍛打,就是叮叮當當地舉錘擊打,打得火星四濺。
而鍛又通段,段字又引申出另外一個字眼,就形成一種古老的技術。
那便是段脩。
這可是一個好東西,于常人來說,段脩是恐怕難以吃到了。
段脩說的是古時候,人們在石板上面,擱了肉,再放上姜、桂皮等香料,用木棒敲打,打成肉餅,再曬干了,這就叫做段脩。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