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調皮的面(2/2)
粉細若游絲不敢稱,細若絲線是可以稱的。
蘇小小對于米粉干是認識的,眼前得桌面細得完可以紡布,白里透黃,細圓的,膠絲般光潔。
蘇小小問老板:“這桌面是哪兒的?”
老板回:“嵊州?!?
這下就把蘇小小真弄糊涂了,嵊州和東陽很近啊,她怎么沒有聽說過桌面。
她不免問道:“這與東陽的米粉干有區別嗎?”
老板說:“我們嵊州的“桌面”是雜交精米做的,我們嵊州的特產,秈米,我們跟東陽交界吧,那邊長的水稻。”
大凡談起吃食之類,每一個人都愛家鄉,這位老板也不例外,他絕不認為,他的炒桌面與東陽有何關系。
老板口口聲聲桌面,蘇小小僅知嵊州有一道炒楮面的楮,這與米粉有甚么關聯呢?使得她一度陷入思維的盲區,是不是它長有一種苦栗而磨了面呢?合了米粉做的?
但是,老板明說是秈米之作么,蘇小小被他的木字旁所困擾。
確乎如此,二人的語言不能清晰的溝通。
老板又炒下一鍋了。
蘇小小苦著臉跟著老爸和大哥一起坐下。
對此情況,如果通過漢字而不是漢語來溝通,那就會精確得多。
只要是漢字,不論你方言如何的千奇百怪,它仍是能歸為一統,哪怕港臺人士大聲“挖塞”,你仍是“挖塞”,一經漢字凝固,也就是我們漢人說話的一部分。
但是楮字,本也與剡州大有干系,楮是近似桑樹的一種樹,這楮樹的皮可用來造紙,舊時楮紙便產于剡地,號稱剡楮,那就是剡州或嵊州的楮樹造的紙。
楮也曾為紙的別名,舊時稱紙為楮先生,將詩文書畫悉數簡稱“楮墨”,至宋、金、元時發行紙幣,那錢多用楮皮紙制成,紙幣因此也稱楮券。
老板很快炒完一碗經細而芳香的桌面,放置于三人桌前……
蘇臨風看著眼前這一碗精細而芳香的米粉絲,惟其細膩,駐留芬芳。
心里贊了一聲:
的確與眾不同,這桌面看起來特別的細,絲絲縷縷一團亂麻,似添加了米香、芹香、豆干香、雞蛋香、油香各味融合……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