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一章 十二銅人(3/3)
問題又如何解決呢.根據以往考古發現.在殷墟安陽小屯一帶.曾在冶煉遺址里發現有鉗鍋殘片.經復原.可盛銅液12.7公斤.按此推算鑄造銅人.需要三到五千套這樣的設備方可完成.三到五千套設備.需要數萬人操作.分散溶銅容易.統一澆鑄就難了.其配合協調問題是很難解決的.設計者仿照“將軍盔”的原理在范模臺上做了個大形固定鉗鍋.再讓銅液溶化后能夠自行流出.注入地坑范模中.不斷地對鉗鍋燒火加溫使銅塊溶化流出.再不斷地投以銅料.這樣以來就形成了泉注式的銅水.澆鑄問題也就解決了.
時光進入1986年.王根權所在的部隊要在咸陽市淳化縣安子洼鄉好花圪塔山(古甘泉山)上施工.他負責前期工程.在施工中意外撿到了一塊完整的“甘林”瓦當.若干“長生未央”及云葵紋瓦當的殘片.根據這一發現.考證證明此處就是秦漢時期的甘泉宮所在.之后.他還對甘泉山下古云陽城里的兩個大土堆進行了考查.考查結果發現兩個大土堆周圍除了大量秦漢磚瓦殘片外.還有大塊大塊的燒土和燒渣.由此.前后歷時20余年.他確認咸陽市淳化縣鐵王鄉涼武帝村北的兩個大夯土臺基就是秦十二個銅人的鑄造地.
王根權取出自己20多年前拍攝的照片說.鐵王鄉涼武帝村北的兩個大夯土臺基呈東西排列.均為圓錐形.間距75米.西臺基高約15米.底圍約200米.東臺基高約16米.底圍約225米.民間傳說東臺基叫“望母臺”.傳說漢昭帝懷念他母親時.到臺上相望.以此得名.王根權說.漢昭帝母趙婕妤墓在今淳化縣鐵王鄉原家村東.名云陵.與兩土臺基相距10余公里.皇帝思念母親不會像普通百姓那樣走到高處去望墳墓.昭帝思母筑臺相望之說是不可信的.“望母臺”實為“望模臺”.“母”“?!眱勺值胤阶x音相同.其作用是站在此臺上觀察銅人范模的制作.監督指揮“銅人”的澆鑄.實為指揮臺.西邊土臺.民間傳說叫“圣水臺”.傳說漢武帝要飲用天上的“圣水”(露水)筑高臺以取之.這個傳說也是附會的.臺北緊靠的就是甘泉山.在山上筑臺取水不是離天更近更容易嗎.“圣”與“升”同音.西土臺實為“升水臺”.升什么水呢.升澆鑄銅人的銅水.即在西土臺上建造熔銅爐.以此提高銅水的水位.使其熔化后自行流入范模中.另外.兩土臺東邊有條河.名叫冶峪河.也叫冶谷水.
《關中記》云:“董卓壞銅人.余二枚.徒清門里.魏明帝欲將詣洛.載到霸城.重不可致.后石季龍徒之鄴.符堅又徒之長安而毀之.”王根權精心查閱史料.結果發現.“被毀一說”有誤.魏明帝要把兩枚銅人運往洛陽.運到霸城.重不可致.留到了霸城南.魏明帝無能為力了.十六國時后趙皇帝石季龍有沒有這個能力.是值得懷疑的.石季龍有這個能力將銅人運到了鄴.十六國時期前秦皇帝符堅有沒有這個能力再從鄴運回長安.符堅有能力將銅人運回長安.既已運回為什么又要毀掉.既然要毀掉為什么不在鄴地毀掉.而要運回長安后再毀掉.他查閱《石季龍傳》發現.石季龍“徒之鄴”的“銅人”非長安之“秦銅人”.乃洛陽之“銅人”.如此.符堅運回長安并毀掉的“銅人”是洛陽“銅人”.而非長安“秦銅人”.
王根權告訴記者.魏明帝要將銅人運往洛陽.當時采用的是滾木法.如果采用的是這一方法.那么兩枚“銅人”同時起運的可能性很小.應該是分別運送.由此推知.魏明帝景初元年(237年)兩尊銅人就分開了.一尊仍留在古長安城內(今西安市未央區張家堡一帶).一尊在古霸城南(今西安市臨潼區新豐一帶).當時一定是“卡”在哪一個低洼的河道內.后被泥沙所埋.王根權說:“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兩個銅人還塵封在人間.今后有可能因為什么偶然的機會重見天日.再現當年之風采.”
布朗說:“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我們立即在西安市未央區張家堡一帶和臨潼區新豐一帶地毯式地搜尋.”
李力說:“如果可能的話.它一定會出現的.”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