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與亞伯勒的交談(1/2)
托德朝亞伯勒輕聲問道:“在天國中,你有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一切嗎?”
亞伯勒的臉上顯現(xiàn)出虔誠的表情:“我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能夠如此靠近神的居所。在天國中,一切都顯得如此完美,過于的完美。”
托德用右手托著下巴,看向亞伯勒說道:“我有個問題,你曾經(jīng)是『翠玉』的一員,為何其他三人都拋棄了宗教之路,只有你留了下來?”
亞伯勒用手指著自己『寸草不生』的頭頂,用著半調(diào)侃的語氣說道:“因為我比其它三人更聰慧,想的也更多一些。”
聽見對方的話,托德忍不住搖頭笑道:“泰倫斯如果沒走,現(xiàn)在這里恐怕要吵成一團。”
亞伯勒朝托德欠了欠身,慢慢說道:“人們常說,真理是一條沒有止境的道路。其實,你走的越遠,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世界有著千萬條道路,真理僅僅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罷了。”
“人在幼年之時,所見所聞不過是他人灌輸之物,很少有人會去思考事物的本質(zhì);到了青少年,人類開始接觸知識和案例,并在他人的教導之下,開始認知這個世界,此時的他們?nèi)菀妆谎哉撜`導,誤以為他人所說的就是真的,自己看到聽到的就是一切。”
“再往后,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會越來越多的接觸到無法解釋、以及完全相悖的事物,甚至在生活中開始懷疑原本所學到的一切常識。”
亞伯勒停頓了一會兒,接著說道:“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說人類是真正開始試圖了解這個世界了。”
“泰倫斯那個老頑固常常會說,真理可以解釋一切。但他從未去想過,當一個問題被真理解釋之后,會有更多無法解釋的問題,就像裝滿蟲蟊的罐子被打開那樣,爬的到處都是。這其中,有的可以嘗試用真理解釋,有的卻完全與真理相悖。”
“他們說,世界由微粒所組成,那么打開這些微粒,里面又會是什么?”
“他們說,這個世界是一個球體,位于太陽這個星系之中。那么跳出這個星系,外面又是如何的樣子?遙遠的盡頭是否會有一面墻壁,宣告著空間的盡頭?”
“他們說,人類的造物主不是上帝,而是自然。那么自然的創(chuàng)造者是誰?創(chuàng)造出這位創(chuàng)造者的人又是誰?”
托德向前傾著身子,朝亞伯勒問道:“聽上去,你對真理并不認可?”
亞伯勒說道:“不,恰恰相反。我并不反對真理,也不否定宗教。對于我來說,這個世界的絕大部分內(nèi)容都是未知數(shù),人類現(xiàn)階段對物質(zhì)和精神的任何定義,都是不嚴謹?shù)牟聹y和推論。”
托德看著亞伯勒身上的主教袍,開口道:“所以,你是一個不可知論者。”
亞伯勒用手掌摸著頭頂,想了想之后說道:“不可知論者認為世界是無法被認識的,人類任何嘗試解讀世界本源的行動都是徒勞。但我反對這種觀點,我承認這種嘗試帶來的進步。人類即便再渺小,再卑微,也能通過不斷的學習和認知,去最終解開世界本源的一切謎團。所以,我向往真理,認為真理可以給予人類前進的動力;但我又親切宗教,希望人類可以借助宗教來戰(zhàn)勝自己。”
托德追問道:“借助宗教來戰(zhàn)勝自己?”
“人類由肉體和思維所組成,他們沒有神靈那般強大的洞察和堅韌,在面對未知之時,他們只能選擇更加讓人平靜的選項,來逃避和自我安慰。但這種讓人平靜的選項,往往會造成人類進步的遲滯。”
“我用死亡這件事情來做一個解釋。”
“對于那些不信教的人來說,生命的終結(jié)就是一個殘酷的、令人戰(zhàn)栗的結(jié)果。在臨死之時,一切感官,包括味覺、觸覺、聽覺和視覺都會失效,人將置身于一個漆黑無底的空間中,永遠失去時間的概念,靜靜等待死亡的降臨。當咽下最后一口氣,人被埋入土中,尸體將變成蛆蟲的食物,而思維將隨著大腦枯萎而徹底消散。”
“人將徹底消失于這個世界,不會殘留下任何事物和意志。”
“不信教的人類,所抱持的這種思維,會讓他們對死亡抱持著最悲觀的消極情緒。最常見的觀點就是人活著才是最重要的,一旦死了就什么也帶不走了,所以一定要及時行樂。這種想法會使人類將個人的生存,優(yōu)先于種族的生存。直接導致的結(jié)果,就是某個人為了一己私利,不惜用惡劣的手段,來損害大眾的利益。”
“而宗教的存在,則給人類帶去了神靈的警示,讓信徒不再將私利作為優(yōu)先考慮的對象。”
托德皺著眉頭問道:“但為何天父教會,會變成現(xiàn)在這個樣子?”
亞伯勒嘆口氣:“宗教本身存在的意義,在于教導人類學會拋棄自大、尊重未知。它一方面給予信徒精神上的平和,讓他們在言行上有著顧忌;另一方面讓信徒們對未來有所寄托。”
“但是,隨著教義的發(fā)展和宗教的演變,神的學說在人的手中,已經(jīng)逐漸被扭曲,最終被徹底改變了本意,成了教廷少數(shù)人獲取權(quán)力、聚攏財富的手段。”
亞伯勒無奈的搖頭道:“就像詩歌中常常說起的那樣,本來應當是最親近上帝的寵兒,如今變成了最墮落的罪徒。”
回想起這些年來教會的所作所為,托德沉默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