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八章 懲戒(1/2)
“宋、明以來,民間還新出現了一種以“三合土”整個澆筑墓**的方法,使墓**被一層又一層的石灰糯米漿、三合土等緊密包裹,增強了墓葬的密封和防盜性能,這種方法在普通官僚士大夫階層尤其流行。最典型的例子是元末明初張士誠母親的墓葬,從里到外用三合土、泥沙漿、碎石等澆筑了十多層,盜墓者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鑿穿到第七層,再也無力堅持下去,只好悻悻而去。考古工作者對這座墓進行發掘時,普通的鋼釬打禿了好多根,還是無法進入墓**,最后是動用了鉆井機械大卸八塊,才發掘成功。在民國也有這樣的,比如汪精衛墓。漢奸汪精衛自詡為國父左右手,墓在紫金山的梅花山上,與中山陵為鄰。1944年下葬之時作了鋼筋混凝土保護蓋,十分堅固。”
“防盜機關:流沙護墓,暗器翻板,毒氣缺氧。在墓葬中設置殺傷性的“暗器”,既起到射殺盜墓者的目的,又能殺一徹百,嚇唬有盜墓企圖的人。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在一些墓葬中就已經出現了在墓室內“積石積炭”的作法,積石以加固,積炭以防潮,兼起到防盜的作用。用“積沙”的方法防盜,也是這個時期發明。如河南輝縣發掘的魏王墓,在棺槨固定之后,便往墓坑內填沙,這種方法巧妙之處就在于“以柔克剛”,盜墓者如果采用掘盜洞的辦法企圖進入墓室,那么他剛挖出一個洞,流沙便馬上會將這個洞重新填滿。除非把整個墓室內的積沙都運走,不然就只好“望沙興嘆”了。據《漢舊儀》記載,漢代的皇陵地宮中“四方外涉,東石外方立,先閉劍戶,戶設夜龍、莫邪劍,伏弩,設伏火”。這些,都是用來對付盜墓者的“機關”。此外,還有不少關于古代帝王墓葬中設有暗弩張弓、翻板機關或者毒氣的傳說,都屬于古代的防盜措施之列。詛咒恐嚇,這在我國古代的許多文獻里也有相關的記載,但是并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也許作為一個盜墓者,過得就是今天不想明天事地日子,那些恐嚇詛咒所起的作用真可謂微乎其微。
“秘密埋葬歷代王朝普遍殺害陵墓工匠,制止秘密外泄。秦二世在埋葬秦始皇時,為了守住有關陵墓的秘密,將凡是參加修造墓室的工匠,不待他們出來,就強行封閉墓門,殘忍地將其全部活埋在陵墓中。以免后世盜掘。元朝皇帝死后,也是采取秘葬,所葬之處拱衛森嚴。人所莫知。為了防止泄密,途中護衛的士卒“見人輒殺”,據說沿途被殺者多達二萬人,把扶送尸體變成一場血腥的大屠殺。”
“最常見地防止盜墓的方法就是建立疑冢假墳,讓人找不到真正的墓葬所在。四川成都武侯祠劉備寢殿上,有一副令人尋味的對聯,聯語為:一杯土尚巍然,問他銅雀荒臺,何處尋漳河疑冢?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漢代官儀。”
“就拿千古第一帝王秦始皇的墓葬來說,它就經歷不少劫難,留下不少故事。公元前206年,項羽入關后,命英布去盜秦始皇墓。當英布率眾把地下皇城大門打開時,里面突然射出無數箭矢來,亂箭如雨,當場就射死了許多沒有任何防備的士兵。箭雨之后隨之而來的是從墓中飛的出無數怪鳥。這些怪鳥見人就啄,有不少士兵傷于鳥嘴之下。被嚇得三魂沒有七魄的士兵四散逃去,哪知道又被墓中沖出地怪獸追擊,死傷無數。驚呆了的英布不敢進門,急忙派人向項羽報告。項羽一聽大怒,親自率士兵沖入墓門。至墓內,項羽定晴一看,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震驚。只見里面星光燦爛,山巒起伏。草木青翠。這不是函谷關嗎?項羽帶兵往前沖擊,這時又是一陣亂箭飛出。由于士兵傷得太多,項羽無奈之下,只好率兵退出秦始皇陵。”
“另一個故事說,項羽把秦朝滅掉以后,特派十萬精兵挖掘秦始皇陵墓。士兵選在陵墓南面和西北面尋挖掘陵墓地**道,挖了半月有余,也沒有一絲的線索。項羽聽說后,就趕到了現場,親自督促士兵,可是仍沒有結果。正在猶豫之時,忽然從西北方向走來一個鶴發童顏的老人。老人對項羽說:“你不該動用如此眾多的勞役來挖墓,秦始皇是怎么滅亡的,你應該心知肚明,萬不可重蹈秦王朝的覆轍啊。”項羽聽了老人之言,思索良久,終有所悟。于是馬上命令士兵停止挖掘,返回楚地。但是士兵們畢竟在此地挖了多時,地面上已經出現了兩條溝,在歷史上被稱為“霸王溝”。蘇姐說道。
“我也看過一些資料說秦地宮內有強烈的汞異常反應,面積達1.2萬平方米,略呈幾何形分布。汞分布為東南、西南強,東北、西北弱。這證實了司馬遷所說“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的正確性。秦始皇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目地,不單是營造恢宏的自然景觀,在地宮中彌漫的汞氣體還可使入葬的尸體和隨葬品長久不腐爛。而且汞是劇毒物質,大量吸入可導致死亡,因此地宮中的水銀還可毒死盜墓者。”宋濤道。
“還有秦始皇在防止盜墓方面也苦費心機。《史記》記載:秦陵地宮“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進者輒射之。”指的是這里安裝著一套自動發射的暗弩。如果記載屬實的話,秦陵中的暗器乃是中國古代最早地自動防盜器。秦代曾生產過連發三箭的弓弩,但是安放在地宮的暗弩應該是一套自動發射的弓弩,當外界物體碰到弓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