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太平洋艦隊外傳(1/3)
?羅茲德文斯基時年56歲,正年富力強。他參加過1877-1878年的俄土戰爭,但長期以來在軍中基本上仍屬籍籍無名之輩,直到1902年8月,尼古拉二世和德皇威廉二世駕臨里維爾(后改稱塔林)觀摩俄波羅的海艦隊的操演。演習大獲“成功”,事先做過手腳的炮靶一個接一個地被“打”得粉碎,而身為炮術操演總指揮的羅氏也憑借自己高大的身材、威嚴的儀表和出色的演技得到了兩位皇帝的賞識。
在愷撒面前掙足了面子的沙皇破格將他直接提升為海軍參謀長,以少將的身份領導下面一大群中將。現在到了危急關頭沙皇自然想起了這位了不起的將軍,期望他能率領艦隊創造奇跡,為此還特地將他提升為中將。
羅氏自己也是躊躇滿志,一心只想建立偉大的功業,卻沒有意識到指揮艦隊參加實戰和平日里嘩眾取寵表現自己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由他擔任司令,太平洋第二艦隊的命運從一開始便籠罩在陰影之中。
各艦在完成了補給工作后陸續前往里維爾完成集結。10月9日,遍身戎裝的沙皇尼古拉二世登上各艦檢閱,并發表了簡短的講話以鼓勵士氣。
1891年他以皇太子的身份在日本訪問時在小城大津被一個狂熱的日本民族主義分子(日本官方的說法是瘋子)砍了一刀,至今右耳上方至今還留著一道刀疤。然而此時本應殺氣騰騰的他卻顯得臉色蒼白、疲憊不堪。顯然,最近國內外的局勢沒有一樣能令他順心。
檢閱草草結束后艦隊立即啟航,于15日繞過了丹麥的極北點斯卡恩角。從外表上看整支艦隊是威風凜凜的:它的主力包括俄國海軍中最新式的四艘一萬五千噸級戰列艦:肯尼亞蘇瓦洛夫號(旗艦)、“亞歷山大三世”號、“博羅季諾”號和奧瑞爾號。它們均擁有4門12英寸主炮及10門6英寸副炮。
另一艘比較新式的戰列艦是一萬三千噸的“奧斯利亞比亞”號,它擁有4門10英寸的主炮和11門6英寸副炮。此外艦隊中還有兩艘舊式的戰列艦“西索伊-維利基”號和“納瓦林”號。前者的12英寸主炮已換成了新式的,而后者仍裝著使用有煙火藥的老炮。裝甲巡洋艦只有一艘舊式的“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剩下的全是輕巡洋艦、驅逐艦和各種輔助艦船。
盡管數量上洋洋大觀,有幾個嚴重的問題一直困擾著艦隊。
一是缺乏合格的官兵。稱職的艦長太少,不少艦長直到不久前還在指揮有帆的戰艦。他們才踏上新式戰艦的甲板,就象鄉下佬首次踏進了凡爾賽宮,甚至連指揮戰艦進行日常的航行和訓練都十分勉強。另一些艦長則用管理農莊的方法來管理戰艦,水兵們仿佛都成了他的農奴,他們自己則成了精明、嚴酷、善于壓榨的地主。至于各部門的軍官,真正精通業務的也少之又少,平庸以及阿諛奉承之輩倒是不缺。
此外,水兵當中的新兵和后備兵也過多,訓練更是大成問題。他們平日里只是一味被要求服裝整潔,隊列整齊、對長官要恭順、要注意隨時保持艦上的清潔……可是真正和作戰有關的訓練則是一塌糊涂。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作為水兵,他們大多數人甚至不會游泳!可以肯定,這樣的水兵也許適合檢閱,但決不會適合打仗。
此外,在艦隊官兵中混雜著不少心情矛盾復雜的革命分子。他們一方面固然不想成為日本人炮口下的犧牲品,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已方的勝利使沙皇那已搖搖欲附的寶座重新得以鞏固。
艦隊本身的編成結構也不合理。雖然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吃了大虧,俄國海軍因循守舊和對新技術反應遲鈍的本性卻一點沒變。
由于長期仍在建造帶有輔助風帆設備的式樣陳舊的軍艦,艦隊中不可避免地混雜著許多這類老艦,它們在海戰中顯然難以和新艦有效配合。而新艦的問題也不少:“博羅季諾”號和“鷹”號都剛建成不久,前者許多結構上的缺陷和機器中的隱患還未改正,這使它在航行中故障累累、問題連連。
在裝煤或遇上風暴時它甚至難以保持艦身的平衡!后者事實上還未完成舾裝,離開喀朗施塔得時艦上還帶著一百多名工匠。
至于它的司令官羅茲德文斯基,則是個沒有任何現代條件下指揮、作戰經驗的官僚,他平時總是以一副古希臘神話中頭頂火光四射、眼神瘋狂的憤怒的神祗形象出現在官兵們面前,他最拿手的本領就是讓整個艦隊在他的怒吼聲中發抖。
他給手下的艦長們和他們的軍艦起了許多粗俗的外號,其中有些竟借用了花柳病的術語。連他的參謀長,艦隊里堂堂第二號人物,有事要見他時也要先去打聽他心情如何。
而他的對手,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東鄉平八郎大將早在中日甲午戰爭時就擔任了巡洋艦艦長,就是他指揮“浪速”號擊沉了滿載清軍陸軍官兵的商船“高升”號,并在船沉后歹毒地繼續向落水者開炮。此后他還曾參加八國聯軍侵華和鎮壓義和團的行動,最近又指揮了聯合艦隊對旅順口的圍攻,其豐富的實戰經驗和狡詐靈活的指揮手法都是羅氏所遠遠不及的。
以上情況第二太平洋艦隊的廣大官兵們自己心里也多少有數,所以當艦隊出發時廣大官兵的士氣普遍低落,不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