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不定下名單不能回家(1/2)
華夏人歷來把看家技術視為生命更重要。韃靼人偷走了高產種子的育種技術,別說做夢都想要的人捶足頓胸,普通老百姓聽了都肉痛不已。
輿論一致認為,:韃靼就是找到了朝臣和太子內斗的時機,才會成功技術偷出去。
報紙上天天都有人指桑罵槐。從內閣閣老、軍機處大臣,到遠在吐魯番的劉健、謝遷、云南的李東陽,高官大員沒有一位不被罵的。
百姓們喜歡給官員取外號。比如上上任內閣首輔劉吉,被人稱為‘劉棉花’;萬安被稱為‘萬歲閣老’;戲稱李東陽為‘伴食宰相’。這次輪到保國公榮幸被冠上‘漏斗’的外號。
誰讓保國公府在取水渠附近的土地最多,為了保自家的水稻不減產,挑起了朝臣和太子的內斗。保國公沒有贏得賭約獲得育種技術,反而把技術拱手讓給了韃靼人。
保國公羞得不出了家門。連續用電臺向弘治帝發了三份告罪書,打算辭官謝罪。可都被弘治帝好言好語的勸下。
弘治帝雖然挽留了,但保國公實在沒有臉繼續留在軍機處。他以生病為由,躲在府中不出家門。
沒了兵部尚書,軍機處不能一起罷工。前方瓦剌人才剛剛撤離,幾大草原部落還沒離開吐魯番。西北和西南都不安定,必須要有人指揮大軍。
如今軍機處扎根朝廷,不可能被取締。因此盯著軍機處大臣的人極多。
別以為只是武官在競爭軍機處大臣。要知道大明官員的聯姻范圍很廣。文官一直不想放棄對軍隊的把控權。拿不到軍權,至少也不能倒退到明朝開國初年被勛貴武官打壓的局面。不少和武官有姻親關系的文官,卯足了勁想把兒女親家推到軍機處大臣的位置上。
《大明律》條例細致、法度嚴明,規范了大明各階層的言行舉止。可大明是人治的社會,要不然也不會有后世混亂的大明。《大明律》擺在那,遵不遵從全看當事者的權勢。比方說束縛后幾任皇帝的《皇明祖訓》,在朱壽面全就是幾張薄紙。
劉大夏真的幫了朱壽一個大忙。文武百官短暫的抱團行為,以失敗告終。
朱壽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他在文華殿召來廷議,希望大家推舉軍機處大臣的人選。
“軍機處大臣事關重大,此事不宜拖拉。今日只是推舉暫代人員,正式人員等父皇回京后確定。諸位大人開始舉薦吧。”朱壽翹起二郎腿篤悠悠地道。
屠滽首先推舉:“臣以為在兵部尚書空缺之際,可調南京兵部尚書陳壽,暫時擔任兵部尚書兼任軍機處大臣。”
南京六部本就有在關鍵時刻取代京師六部的職權。屠滽的建議經過了大部分官員的認同。
“陳壽便定了下來。諸位還有什么好推薦?”朱壽問。
大家相互張望,沒人開口說話。
“你們都不說話我毛遂自薦了。”陽武侯薛倫發言,“軍機處掌管兵政,必須要懂得行軍打仗,還要有統兵御敵的經驗。我薛倫執掌五軍營多年,沒誰能比我更有資格。”
話音剛落,很快有人反對。
“真是好笑,說的好像京師天天遭敵人圍攻一樣。老夫在九邊駐守十幾年,同韃靼人打了二十幾場仗,跟著威寧侯出入草原,保下了河套。老夫都還沒開口說話,你這毛頭小子到先出頭了。”軍機處參謀部一位老將猛然站起,把年過五旬的薛倫罵的狗血淋頭。
薛倫瞪大了眼睛。論行軍打仗的資格,他在勛貴中是數一數二的,但絕對比不過九邊的老將。可何時一個小小的游擊將領,也敢爭奪軍機處大臣的職務了?軍機處大臣應該是勛貴口中的肉。誰敢虎口奪肉!
“誰是毛頭小子!本侯爺的爺爺打仗的時候,你爹還沒生呢!”
“有本事你把你爺爺從棺材里喊出來,老侯爺在這,一定沒人反對他擔任軍機處大臣。”
“我爺爺都死了十幾年了!”
“那不就是了。軍機處大臣要肩抗大明安危,需要真才實學。靠著祖輩的紙老虎,別出來現眼了。”
“老東西,你說誰是紙老虎!”
“臭小子,嘗嘗老夫的拳頭,讓你知道真才實學和紙老虎的區別。”
薛倫和老將在文華殿扭打了起來。
文武官員離開各自的座位,上前勸架。在勸架的同時,他們也分為幾派,吵作一團。
朱壽咧開嘴巴笑了起來,就差手里抓幾把瓜子嗑起來。
時任吏部右侍郎的焦芳沒往官員堆湊,反而朝朱壽走去。
朱壽見他走來笑道:“焦大人,本宮為了避嫌,不會提人選的。”人要有自知之明。他只是太子,任命官員是便宜老爹的事。只要便宜老爹在位一天,他就不能越權。
“臣是文官,推舉軍機處大臣與臣無關。”焦芳拱手行禮。
朱壽挑了挑眉,朝吵作一團的官員們努努嘴。“焦大人這話可會得罪很多人。”
“臣當官是為了造福一方百姓。如今家鄉百姓遭災,臣顧不得其他。請殿下為我河南百姓做主。”焦芳突然跪在了朱壽面前,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
朱壽皺眉:“河南官員救災不力嗎?”
焦芳哭訴道:“兩年前的大旱,河南便遭了一次旱。去年剛緩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