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強弓硬弩(1/2)
更緊要的是,御駕現在正急急忙忙趕往澶州,這豈不是趕著去往油鍋里跳嗎?然而這還不是壞消息的全部。戰報是大名府傳來的,報告的第一段是德清軍陷落,第二段講到大名府之戰。大名府在德清軍北面八十里,契丹人并沒有攻打這座宋軍在河北的最大軍鎮,而是越過它去打德清。大名府本來卯足了勁準備充當一回中流砥柱,沒想到賊寇對它睬也不睬。坐鎮大名的副宰相王欽若心里窩火,又眼見德清軍被圍,決定派兵出援。天雄軍鈐轄、老將孫全照勸阻道:
“萬萬不可,賊寇一定設下了埋伏,正等著咱們出城呢。這樣出去救不成德清反會危害大名。”
可是身處前線的王欽若好像變了一個人,也許是戰爭的烈火給了他洗禮,原來在開封的那個鼓吹遷都避戰的主和派不見了,變成一個頭腦發熱的好戰者。他擅自扣留了談判使者曹利用,現在又偏不信邪,硬是派出一萬兵馬奮不顧身地去救德清。這支城中最精銳的騎兵剛剛殺出南門就被埋伏在那里的契丹軍斷了后路包圍起來。這些兵都是孫全照的老部下。老將急了,一定要去救他們回來。王欽若這會兒忽然清醒起來,反過來死死拉住老將的馬韁。孫全照目眥盡裂地吼道:
“如果這支兵馬被殲,大名府就完了!大名完了河北也就完了!就是死也得去救!”
孫全照殺出城去,和契丹兵展開了殊死的血戰。大名兵背水一戰,孫全照殺紅了眼。結果,以寡敵眾的契丹兵全部戰死,大名軍被救回城,但活著回來的只有出去的十之三四。
大名之戰雖不是敗績,可是王欽若的沖動令本來就有限的兵力損失慘重,而且進一步證明了契丹人的野戰戰略,使得宋軍本來就被動保守的打法不得不更加謹慎。大名慘勝絲毫沒有減輕德清失陷的壓力,反而在人們心頭又增添了一塊沉重的大石頭。
趙恒一夜輾轉難免,回開封的念頭不停地在腦子里轉悠。可是早上一見到風風火火的寇準,他就說不出口了。只是耍賴說自己昨天累壞了,頭昏腦脹,渾身疼痛,動身不得。寇準強壓心火,歇了半天,等到中午才勉強勸得皇帝動身。從長垣縣到目的地澶州一百五十里,寇準原本計劃起早拉晚兩天趕到,無奈之下只好臨時安排在途中駐蹕。十一月二十二日大隊人馬走了四十里,當夜駐蹕韋城縣。到了第二天,趙恒便堅決不走了,他說自己真的病了。
二十三日車駕在韋城歇了一天。寇準正心急如焚,聞聽皇帝傳旨召見,他急急走到臨時寢殿,在門外聽到有女子說話的聲音,道:
“官家為什么還不速速回京,就由著這些大臣們胡鬧嗎。”
寇準大步踏進,見到一縷女子裙裾閃入后殿。趙恒病懨懨道:
“形勢遭到這步田地,還是回京準備南巡吧。”
寇準知道是那個叫劉娥的女人出的主意。軍中不許帶女眷,但是皇帝可以特殊。趙恒將皇后留在開封,帶了美人劉娥隨行。這個劉娥和皇帝同歲,十五歲入趙恒藩邸,二十年寵幸不衰。她出身微賤但美貌絕倫而且聰慧無比,趙恒優柔寡斷時往往靠她出謀劃策。寇準怒不可遏道:
“陛下怎么能聽怯懦無知的婦人之言,如今賊寇深入,天下危殆,只可進尺不能退寸,河北將士浴血奮戰,盼望鑾輿如盼甘霖,一旦回鑾,必將將士寒心萬眾瓦解。賊寇乘勢追來,陛下逃往金陵難道跑得過契丹戰馬嗎!”
趙恒不說話,形勢如此危險,上前線不啻是去送死。寇準見狀一跺腳跑出去找救兵。他知道殿前都指揮使高瓊就在外面,這位已經七十歲的三朝老將一言九鼎,而且手握拱衛皇帝的御林軍,他想,皇帝誰的話都不聽也要聽高瓊的,沒有御林軍他哪里也去不了。寇準對高瓊道:
“太尉受國厚恩,準備如何報答呢?”
高瓊知道寇準想說什么,在御駕親征這件事上他是寇準的支持者,答道:
“高瓊一介武夫,效死而已。”
寇準拉著高瓊回到殿中,對趙恒道:
“陛下不以臣所說為然,那就問問高瓊好了。”
趙恒道:“不是朕怯懦怕死,而是考慮到江山社稷。想當年契丹南下攻打晉國,石崇貴如果到別的地方暫避一時,怎么會被耶律德光滅國,和太后、宮眷一起成為俘虜受盡屈辱。耶律德光在中原呆不住,很快撤兵,石氏卻已經亡家滅國,倒讓劉知遠在太原稱了帝。你們難道想要石晉歷史重演嗎?”
這件事殷鑒并不遙遠,就發生在五十多年前的華北,那是五代十國時的故事。高瓊一時啞口無言。誰能保證戰爭必勝呢?萬一戰事不利,不言而喻,皇帝在開封比在前線安全,南遷比在開封安全。其實很多人這樣想不是沒有道理的。可是高瓊是個鐵骨熱血壯心不已的老將,他想了想說道:
“陛下退回開封,開封無險可守,陛下南巡,可是有沒有想過扈擁軍將士們的家眷老小都在開封,他們怎么能舍棄父母妻子,到時候半路逃亡,誰來保衛陛下。那時契丹大軍追來,陛下往哪里躲。現在咱們沒有別的選擇,只能抵抗打敗侵略。”
寇準道:“老將軍說得對。契丹人不可怕,他們深入黃河,背后都是宋軍的汪洋大海,他們比陛下還怕。兩軍相逢勇者勝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