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東征高麗(1/3)
韓德讓不冷不熱地說道:“希望這一次能徹底東北的問題。”
東征是目前最大的一件軍事。朝廷出動了十萬兵力,派出了北院樞密使耶律斜軫為都統,還有包括蕭闥覽在內的一大批戰將。兩年多前耶律普寧和蕭恒德受命出征,是東征的開始,到現在這場戰爭已經經歷了錯綜復雜的發展變化。其中不僅有戰爭本身的起伏勝負,還牽扯到朝廷內部的權力爭奪。
兩年多前,新朝剛剛開基,朝廷決定發起東征,派出北府宰相耶律普寧和林牙蕭恒德率領五萬大軍出兵鴨子河。蕭恒德當年冬天就帶了部分兵力深入青嶺,抄了燕頗的老窩。但老奸巨猾的燕頗和他的手下則金蟬脫殼。朝廷收到了耶律普寧發出的捷報,派人前往軍中宣諭獎勵。第二年一開春,耶律普寧就親率全軍沿鴨子河東進繼續追剿燕頗等賊。他們連戰連勝,捷報再次傳到牙帳。朝廷即刻派人前去查驗核實,很快下詔頒賞全軍。兩位主帥都獲得加官進爵。原任宣徽使、同平章事的耶律普寧加官政事令;原任林牙的蕭恒德加授神武衛大將軍,兩人還得到大量金銀賞賜。
東京留守耶律抹只曾在蕭恒德冬季傳捷時就奏報朝廷,說主犯燕頗成功逃脫,蕭恒德中了空城計,此戰應是有過無功。太后將他的報告留中不發。這時他再次上奏說,雖然耶律普寧打了很多仗,有所收獲,但燕頗和烏玄明這兩個朝廷的主要目標仍是沒有傷到一根毫毛。東北依然盜賊橫行,形勢并沒有見好轉,遠談不上東征大捷,二人有冒功之嫌。
接到他的報告時恩賞已經發出,對東征進展順利很有些興沖沖的太后頗感懊惱。找來耶律斜軫、韓德讓商議應該如何應對。
韓德讓說:“戰爭也和其他事情一樣,可以見仁見智。一場大仗只要不能一戰徹底將敵人干凈,說成勝仗敗仗都行。我看這兩次報捷都是實實在在的勝利,普寧年近六旬親臨前線,恒德也是真心報國不怕吃苦,功勞苦勞都有。朝廷統治名存實亡近五十年,東北千瘡百孔,蛇鼠橫行,加之地勢復雜,北貫冰海,南通高麗,要想把藏匿的賊匪清剿干凈談何容易。將來要將生女真等部族全部納入契丹籍冊,建立州縣,派地方官管轄并駐扎軍隊才有可能。想要做到如此,別說五萬人,就是十萬人馬也不夠,非得再打一場渤海滅國戰爭那樣的大戰。”
燕燕聽了他的話心里舒服了不少,點頭道:
“現在的東北雖然沒有了當年渤海國的軍隊,但是一片糜爛更難收拾。太祖皇帝打渤海國只要拿下龍泉府,現在賊匪到處隱匿,想打都沒有個抓撓處。普寧和恒德他們確實不易。”
耶律斜軫知道太后偏袒蕭恒德,他本不想得罪太后,可是心里卻贊同耶律抹只,對蕭恒德一百個不服氣。認為他初出茅廬就小捷報大功,將來依仗太后權勢會更加難以抑制,必須從一開始就打下他的傲氣。見韓德讓為蕭恒德說話,更為不滿。心想之前的兩次封賞都是他的主張,不等和北院、東京認真商酌就匆匆攛掇太后下旨,才會有現在的被動。其實他不是欣賞蕭恒德,完全是為了拍太后的馬屁。忍不住道:
“耶律抹只說的也是實情。朝廷已經頒布封賞,撤回有傷顏面,但是可以將抹只的報告轉給他們,告誡他們要努力剿賊,才對得起朝廷的恩賞。”
這等于表明朝廷同意耶律抹只的奏報,是對耶律普寧和蕭恒德的申斥,暗指他們有冒功之嫌。要不是顧慮太后的態度,斜軫一定會直接提出撤回恩賞,命二人戴罪立功。
前朝時韓德讓和耶律斜軫相處還算融洽,但新朝以來,隨著太后的寵信日益隆盛,德讓就明顯感到耶律斜軫的嫉妒和仇視。此次東征太后堅持啟用蕭恒德,引起擔心耶律氏兵權日漸削弱的宗親貴族不滿,他現在對蕭恒德的支持這種對立。斜軫已經撕破臉皮,德讓也不想示弱,針鋒相對地回道:
“耶律抹只的指責并沒有什么真憑實據,他說沒有抓住燕頗,這一點老普寧也沒有諱言。把這樣一封奏報轉下去,只能徒亂前線軍心。北樞密幾次推薦耶律抹只擔任東征統帥,大概認為要是換了耶律抹只就可以一戰澄清東北了吧。在下倒以為,以耶律抹只的軍事才能,能打出現在這樣的局面都難。”
耶律抹只的奏章再次沒有了下文,這一場風波沒有掀起多大浪花就過去了。普寧和恒德繼續在東北剿匪,耶律抹只仍然在遼陽府坐堂。原以為這個局面可以就此維持下去,靠著小火慢燉逐步改善東北局面。只等有一天朝廷騰出手來大舉進兵東北。或者就是南邊戰事再起,撤出這支兵馬。不想去年夏天風云突變,東北形勢陡然緊張起來。
事情的起因頗為曲折,還是因為耶律普寧和蕭恒德的深入東征。這支大軍深入東北,在那片多年來被朝廷棄守因而盜賊蜂起的土地上雷厲風行進行剿匪。這一帶土地廣袤,部族眾多,魚龍混雜,有老實巴交的土著,更多的是對朝廷陽奉陰違的生女真和其他蠻部,還有不少渤海復國勢力和與他們勾勾搭搭狼狽為奸的墻頭草。耶律普寧和蕭恒德在一團亂麻中立定宗旨,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主要目標是燕頗和烏玄明兩股掛了號的賊人,在追剿過程中,其他渤海人的山頭村寨一體清掃,生女真部落和其他蠻部凡是和渤海逆賊有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