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1/2)
(這一章屬于介紹,主要介紹曹操的處境以及古代政治,四千字大章節奉上!)
……
皇帝任命百官,百官輔佐皇帝牧民。
皇帝與百官、皇權與臣權,自封建王朝出現之后,便是相輔相成、相生相克的存在,雙方誰也離不開誰,卻又時常對立、彼此爭鋒。
在曹操個人眼中,皇權與臣權之間的爭斗,從先秦時代,君臣兩大階層出現之后便開始了,時而皇權壓過臣權,時而臣權又壓過皇權,可謂是此起彼伏,互有勝負。
秦始皇十年,秦王嬴政毒殺秦相呂不韋開始親自執政,此時嬴政雖未稱帝,但是在周室衰微的情況下,諸侯王本身已經相當于皇帝,秦國王權開始壓制臣權。
隨后十年間,秦王政橫掃東方六國,徹底取代八百年周室,稱帝建國,為了分擔皇帝壓力,也為了能輔佐皇帝,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一個職位—-丞相,丞相的出現代表了臣權與皇權的對抗,只不過秦始皇功績與法家的影響力甚大,丞相雖然在秦朝出現,但是并沒有與皇權對抗。
漢帝劉邦,三年滅秦,五年亡楚,稱帝建國后,第一件事就是壓制臣權,加強皇權,“封無可封,賞無可賞”的韓信則是首當其沖,先是將韓信的齊王改封楚王,意圖用項羽在楚地的殘余勢力削磨韓信,只是出乎劉邦意料,韓信一改以往的做法,不但不派兵鎮壓,反而安撫項羽在楚地的殘余勢力,楚國被韓信迅速掌握。
劉邦無奈之下,只能用張良計策,假稱游覽云夢澤,強行罷免韓信的楚王,改封淮陰侯,韓信所代表的功臣集團勢力一降再降。
漢十年,呂后召韓信入長樂宮,意圖殺害韓信。
但是當年劉邦與項羽對峙時,為了取得韓信的信任,劉邦曾說過對韓信三不殺,何為三不殺?“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
于是呂后設計將韓信騙到長樂宮三層繡花樓上(此所謂見地不殺),并把銹花樓上窗戶嚴封(此所謂見天不殺),然后將韓信裝進布袋里,把他兜起來,用繩索將其活活勒死,也有說是竹子活活插死(此所謂見鐵不殺)。
韓信死后,張良辭官隱退,蕭何雖然仍在做官,但是年事已高,劉邦出于各種考慮,放過了他,隨著三大功臣的下場,漢朝初年,皇權空前加強,臣權再次被壓制。
韓信被殺,張良隱退,蕭何不久后去世,丞相由曹參接任,漢惠帝時期,曹參身為丞相,政治上“蕭規曹隨”,實行無為政治,君相矛盾還不深。
呂后立諸呂為王時,丞相王陵極力抗議,呂后十分棘手,只好遷他為“帝太傅”,繼承王陵的右丞相陳平迫于呂后壓力,凡事唯唯??墒堑街懿D諸呂安劉氏后,形勢大變。周勃、陳平作為元勛尊崇莫比。
漢文帝只是以庶子入居大統,凡事謙讓,使得丞相權傾一時。漢文帝、景帝都是謙讓的皇帝,對于丞相的決定不輕易否決,丞相的權力到此達到一個高峰。
西漢初年,御史大夫在職責上接近皇帝,成為皇帝的心腹,晁錯任御史大夫幫助漢景帝出謀削藩,而丞相陶青、太尉竇嬰反而不參與,御史大夫成為皇帝限制相權的工具。
漢初,御史大夫作為儲相在文、景二帝時逐漸成為定例。漢武帝以前的丞相,真正達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漢初丞相的出身大都為列侯。丞相的權力恰恰達到無以復加的時候,皇權與臣權的矛盾激化了。
漢朝繼承秦代的制度,《漢書·百官公卿表》:“丞相……掌丞天子,助理萬機”,在權力機制上實行丞相負責制。丞相輔佐皇帝,總攬庶政,在文武百官中權力最大,地位最尊。漢初的丞相集決策、司法、行政各項大權于一身,總領百僚,有權任免官吏、考課吏治,甚至誅殺犯官;直接參與朝廷決策、制定法律政令,對皇帝做出的決定,甚至可以拒不執行。
《史記·張丞相列傳》:“蒼為相十馀年,魯人公孫臣上書言漢土德時,其符有黃龍當見。詔下其議張蒼,張蒼以為非是,罷之?!?
丞相申屠嘉看不慣鄧通恃寵目無丞相,不顧漢文帝的勸說,將鄧通痛打一頓?;实蹖ω┫嗟臎Q定一般不作反對。丞相權力之大,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這是后代難以比擬的。漢朝中期丞相權力的加強是由當時特殊的環境決定的。
漢武帝繼位以后,再次加強皇權,在地方實行推恩令削藩,在中央通過打壓以丞相為首的臣權,丞相首當其沖。
漢武帝通過抬升侍中等侍從郎官的地位,轉移丞相實權,又頻繁黜殺丞相,任命地位低微的人為丞相,例如公孫弘;縮短丞相的任期,使丞相不可能坐大結黨,丞相所代表的文武百官的權力驟減。用暴力方式殺丞相令后繼者凡事只求唯唯。
《史記·張丞相列傳》:“及今上時,柏至侯許昌、平棘侯薛澤、武強侯莊青翟、高陵侯趙周等為丞相。皆以列侯繼嗣,娖娖廉謹,為丞相備員而已,無所能發功名有著于后世者?!?
漢武帝又使內朝官代行某些外朝的職責,皇帝的尚書臺承擔了部分相權。
武帝末年,霍光以大司馬、大將軍輔政,他與金日磾、上官桀共領尚書事,說明中央決策已經離不開尚書臺的支持。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