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趙王雍(2/2)
之后,趙雍將李史請到了正殿。
在彼此坐定后,李史示意蒙仲呈遞國書,即宋王偃給趙雍的書信。
趙雍仔細看罷書信,微微點了點頭,旋即恭賀道:“恭賀貴國覆亡滕國,使國家又增強一分。”
“全憑趙主父照拂。”李史拱手恭維道。
見此,趙雍笑了笑,只見他將宋王偃的竹簡擺在面前的矮桌上,用手指點了點,朗笑著對李史說道:“對我,尊使不必如此。我趙雍與宋偃,有著近三十年的交情。……我時常對臣子言,中原諸國,反反復復,皆不可信,唯獨宋國乃我趙國近三十年之邦交,不離不棄,分毫亦不曾違背盟約,乃誠信之國,而宋偃,亦誠信之君。”
這番話,趙雍倒也是出自真心。
因為當今天下,諸國大多施行合縱連橫之策,今日與一國簽訂盟約,明日為了與另外一個國家簽訂盟約,就極有可能會毀棄之前那份盟約,反反復復,叫人很難相信;更有甚者,像齊國的齊威王,明明與趙國簽署了聯手抗秦的盟約,但在趙國遭到秦國進攻時,齊國非但不救,反而落井下石,趁火打劫。
唯獨宋國,與趙國建立邦交近三十年,從未改變。
仿佛這就是宋國的傳統:當年宋國在決定擁護晉國為中原霸主后,就堅定不移地協助晉國對抗楚國,哪怕是被楚國攻入國家、圍住國都,宋國亦毫無求饒、改變戰略國策的意思。
“當今諸侯皆重利,唯宋偃仍存誠信仁義。”
趙雍感慨地說道。
聽到趙雍竟用誠信仁義來稱贊宋王偃,蒙仲眨了眨眼睛,簡直感覺有些不可思議。
因為據他了解,宋王偃并不算是誠信仁義的人啊。
但話說回來,在有了“落井下石”的齊國作為對比后,蒙仲不得不承認,堅持與趙國建立近三十年穩固邦交的宋王偃,還真是一位值得信賴的人。
在一番寒暄客套之后,李史詢問趙雍道:“趙主父,前來此行宮時,鄙人瞧見周邊軍營林立,又駐扎有無數精銳趙卒,莫非此行宮往北,即是貴國與中山的戰場嗎?”
“尊使不必多慮。”
仿佛是猜到了李史心中的擔憂,趙雍寬慰道:“沙丘距離我趙國與中山的戰場,尚有三百余里之遠。”說罷,他略帶幾分自傲的說道:“如今的中山,還值得我親自指揮作戰么?”
在經過趙雍的解釋后,李史、蒙仲等人這才得知,趙國與中山的戰場在「沱水」河畔的「曲陽」、「九門」一帶。
九門是趙雍曾經遣趙將「李疵」窺視中山國的地方。
而曲陽,則是趙國幾次攻伐中山國時匯集全國兵力的前線重城,它離沙丘,最起碼有三四百里之遠。
“我之所以坐鎮沙丘,只是為了防范齊國。”
可能對宋國極為信任的關系,趙雍毫無隱瞞他坐鎮沙丘行宮的目的,即是為了防范齊國。
畢竟沙丘往東,在越過「清河」后即是齊國的國土,倘若齊國這次膽敢出兵幫助中山國,則他趙雍便會立刻率軍越過邊界,攻入齊國國內,與宋王偃一同對齊國展開兩面夾擊。
而齊國,似乎也猜到了趙雍駐軍于沙丘行宮的原因,迄今為止還沒有派遣一兵一卒幫助中山,以至于趙國的軍隊勢如破竹地攻入了中山國境內,比預期的日期更快就殺到了中山國的國都「靈壽」城下。
毫不夸張地說,趙國攻滅中山國,這已經是一件板上釘釘的事了。
隨后,李史找了個時機,向趙雍引薦了蒙仲、蒙鶩二人。
他將蒙仲介紹給趙雍,只是為了完成惠盎的囑托;至于將蒙鶩推薦給趙雍,則純粹就是這位李大夫在景亳時收了蒙氏一族不少好處的關系。
不得不說,蒙仲的恩師莊子的面子實在是大,以至于當趙雍得知蒙仲竟是莊子的弟子后,當場歡喜地表示讓蒙仲在他身邊擔任近衛,至于李史口中“驍戰勇猛”的蒙鶩,趙雍亦授予了「輿司馬」的軍職。
蒙氏一族,終于在「遷居趙國」這件事上,邁出了第一步。
但蒙仲卻忽然心生了一個疑惑:為何他與蒙鶩在什么功勞都沒有建立的情況下,就得到了「趙主父近衛」與「輿司馬」的地位?
這兩個身份,難道如此輕易就能獲得么?
還是說,這其中還有什么緣由?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