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當機會來敲門 15.淝水之戰(下)(3/3)
沒有進攻上的協同配合。整個淝水之戰,其實只有苻融的中路軍前鋒部隊投入戰斗,而且該部隊先在洛澗之戰中遭遇慘敗,兵力優勢已經減弱,軍心士氣更是飽受打擊。這樣的軍隊和東晉的精銳部隊北府軍對陣,優勢并不明顯。
苻堅甩掉中軍主力,親自前往前線,既把自己置身于危地、險地,又脫離了指揮中樞,失去了對全局的掌控,同樣是戰略上的一大失著,難不成還想著親自上陣砍顆人頭下來?
假如當初苻堅能夠坐鎮京師,或者進至項城時緊守大本營,指揮調度各路大軍,協調進攻。那么,即使有洛澗、淝水的戰敗,秦軍依然可以憑借后續部隊的到來對東晉展開持續攻擊,至少不會引起全局的總崩潰。
苻堅的伐晉之戰,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對戰爭的整體規劃,戰略戰術的部署,均沒有進行詳盡周密的安排。
四,前秦軍臨戰后撤
苻堅固然有太多的失誤,但是強大的實力依然使秦軍極有可能贏得戰爭,如果沒有那一退的話。
這是極為重要的偶發原因,但卻是引起秦軍潰敗的直接因素。苻堅把戰勝敵人的希望寄托在一廂情愿的“半渡而擊”上,殊不知臨敵亂陣犯了兵家大忌,給了朱序擾亂軍心的機會,給了謝玄趁亂進攻的寶貴時機。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即使事先早有預謀,如此結局也是晉軍始料未及的。
秦軍的主動后撤,不能不是導致秦軍慘敗的決定性偶發因素。
就戰斗本身而言,淝水之戰在數小時之內即已結束,甚至沒有經歷激烈地戰斗過程,但是此戰卻是中國歷史上毫無疑問的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役。中國北方重新陷入長期分裂混戰局面,但也使中國未完全陷于異族統治之下。否則,苻堅將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異族領袖。
此戰之后,直到劉裕北伐,南北雙方再無大規模的正式戰爭發生。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