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德國動員(下)(1/4)
第二卷威震巴蜀卷第二百七十六章德國動員(下)
第二百七十六章德國動員(下)
盡管軍工企業得到了絕大部分的投資,但是消費品工業的投資也得到了小幅度的增長。德國政府擔心消費品的短缺將會導致不可收拾的局面。
德國工業投資結構在1938年和1939年的改變說明,經濟體系的負擔日益加重,需要政府不斷地加以調整,以便使各個部門之間出現的不平衡得到糾正。雖然經濟上出現了這種狀況,但是人們不能因此推理說,因為軍備開支如此之高,所以戰爭是不可避免的。納粹思想的唯物力論造成了生產狀況的極度緊張,國家經濟結構的變化使社會壓力逐漸增大,同時也使戰爭的誘惑力增大。同樣,德國那種以備戰為基礎的經濟恢復和經濟建設,存在極其危險的局限性。即使社會公眾輿論未對這種戰爭經濟動員加以阻礙,這種經濟也只有在不斷爆發危機的情況下才能進一步向前發展。
三、1939年到1945年:戰爭經濟的確立
戰爭爆發伊始,德國與其軟弱而無準備的鄰國相比,在戰爭物資的儲備方面享有優勢,從而獲得極大的好處。這樣就使得他們得以利用閃電戰戰術,在連續兩年的時間里接連取得勝利。但這并不意味著納粹德國在戰爭準備上的那些愿望和目標得到了實現。盡管德國的大部分資源均劃歸軍用,但是它的戰爭機器并未能如它的宣傳鼓動人員所說的那樣,成為不可抗拒的巨人。1939年之前,德國有兩種互相矛盾的傾向處于不穩定的平衡之中。一種傾向是搞戰爭經濟。另外一種傾向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納粹黨在表面上是團結一致的,但是在對這兩個傾向的看法和應該采取的辦法上存在嚴重的分歧。最后由希特勒拍板決定,為了避免民心低落,在德國進入戰爭之前的一個階段,必須使德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同時德國也得以借這個機會大量囤積非武器方面的戰爭物資——到開戰時,德國已經儲備了足夠全國食用兩年多的糧食、糖,27萬噸豬油、腌肥肉和黃油,以及大量的飼料用燕麥、玉米。同時,德**方還囤積了很多皮革、布匹和絲綢(可以用來制作降落傘等戰爭物資)。這些都是戰前的努力成果。事實上,與英國在1940年窘迫的處境相比,德國人民的生活在該年達到了戰時的最高水平。從被占領國家運來的大量農產品、肉類和奢侈品繁榮了德國的市場,被占領國家支付的巨額占領費更使得德國得以將這些國家的消費品市場搜刮一空。而英國卻不得不對基本民生物資實行嚴格的配給制肉、蛋、糖和水果的消費量分別下跌了27%、56%、35%和56%,糖果、黃油、茶葉和咖啡的配給量幾乎是零。1940年到1945年出生的整整一代英國孩子在1946年之前沒有見到過香蕉。
另外一方面,盡管存在很多的內部問題,但是事實證明,由中央統一計劃經濟問題這種策略對當時以戰爭經濟為中心內容的德國來說是正確的,就象在戰場中集中使用兵力的原則一樣,對于戰時經濟的掌管越集中化,其效率就越高。就象前面的數據所說明的,英國的戰爭準備極糟,戰爭爆發后的對經濟的籠統計劃和管制也不適用于英國那種民主政治制度。
戰爭爆發后,德國建立了上夜班、節假日上班和獎勵加班加點的制度。工人們在戰爭初期很愿意延長工作時間,以便換取加班費。某些部門的工人每天平均工作時間達10小時到12小時(不包括后期的奴隸勞工)。1940年1月,德國新征召的工人數量達到了140萬。到1942年下降到了80萬——主要原因是由于外國勞工的補充以及建立了合理化的勞動分工制度。
從武器的生產數量和工人薪金的變化等指標來看,1940年和1941年的經濟動員規模并沒有擴大。甚至一系列與戰爭努力有關的法律因為效果沒有預期的明顯,也在開戰后不久就被廢除了。這樣,限制工人自由流動和凍結最高工資兩個德國勞工政策的核心指導方針都在無形中失效了。德國工人的平均薪金在1939年9月到1941年6月之間增長了10.4%。德國婦女的動員并不象英國那樣有效。德國人的傳統觀念一直認為婦女的工作崗位就是廚房和縫紉間。英國的婦女勞動力在開戰后增加了18%,大量婦女補充到軍工生產、后勤、交通、農業等部門中。同一時期,德國的婦女勞動力數量卻在一直下降。1941年之前,德國兵工廠的人數只增加了11%。兵工廠的大生產直到阿爾伯特施佩爾掌管這方面個工作時方才開始。
當戰爭拖延的時間比預期的要長得多時,德國建立了一種能夠充分滿足戰爭需要的體制。此時也是經濟動員的第二個階段。希特勒不得不承認,閃電戰沒能打倒蘇聯巨人。到1942年年初,他對速戰速決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因此有必要重新擬定戰略計劃。德國國內、被占領地區以及德國衛星國的戰爭經濟發展方向,隨著兩個人的職務任命而有所變化。一個是施佩爾就任武器和軍事工業部部長;另外一個是弗里茨沙克爾在1942年春擔任勞工部長。施佩爾傾向于搞集權,但是為了提高生產力,他也同意工廠加強管理方面的自治。在擬定計劃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