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紅色美國?(3/3)
不到的手‘發揮自我糾正作用的胡佛總統已經遭到了選民的唾棄。股市崩潰及隨后的經濟蕭條已經有4年了,人們受夠了。雖然在古典經濟學派的推演中,下降的工資和利率最終會刺激生產部門的產出,最終達到新的均衡。但是,讓這個遠在天邊的均衡見鬼去吧,人們需要的是就業,就業,還是就業。那一年,蘇聯貿易機構招聘6000名技術工人,在美國,有十萬人應聘。在這個一向只接收移民的國度里,引發了種種心靈上的震撼。
‘如果在暴風雨的季節,經濟學家們能告訴我們的只是當風暴過去很久以后,海面又會恢復平靜,那么他們給自己規定的任務就太簡單、太沒用了。‘凱恩斯深知,在這個事關西方文明命運的賽局中,與時間賽跑的不僅僅是大眾的耐心,還有西方精英們對自身制度的信心。
193第一個五年計劃收工的年份,由,外人無從得知高漲的經濟指標背后有著什么樣冷酷和血腥的投入,更多的人醉心于蘇聯模式在促進經濟‘有序‘增長和充分就業方面所發揮的魔力。喜劇家威爾?羅杰斯感嘆道:‘蘇聯人頗有些絕妙的發展經濟的主意……想象一下,在一個國家里每個人都有工作可做。‘英國作家約翰?斯特雷奇在其1933年的力量的競爭》中也對蘇聯模式頂禮膜拜:‘從資本主義世界來到社會主義世界好比得到重生。‘
在西方知識界群起與蘇維埃這一‘新宗教‘**的時候,凱恩斯卻從骨子里認為蘇聯不可能成為西方文明的真正知識源泉。相反,他認為蘇聯在行政上管理無能,而其強迫集體化和強制工業化則‘要人們犧牲差不多所有使生命值得生存下去的東西‘。除了智識和氣質所導致的他對蘇維埃體制本能的抵觸外,凱恩斯的夫人莉迪亞1932年底在蘇聯的探親之旅中所見所聞更強化了他對蘇聯的反感之情。莉迪亞發現她的親戚們大多生活在貧窮和恐怖的陰影中,訪蘇歸來后,莉迪亞勸說凱恩斯收斂對蘇聯的言論他對蘇聯體制肆無忌憚的批判很可能會給莉迪亞的親人們帶來滅頂之災。
同樣令凱恩斯感到厭惡的是咄咄逼人的納粹分子和他們野心勃勃的經濟復興計劃。柏林方面曾邀請他去為一些經濟學家和工業家們發表演講,被他禮貌而冷淡地拒絕了。納粹經濟學家們所采取的通過國家開支的巨大增長來走出蕭條的做法從經濟學意義上來說與凱恩斯的主張有不謀而合之處。但希特勒不加掩飾的帝國主義訴求和為實現復蘇不惜訴諸恐怖手段的嘴臉令凱恩斯感到深深不安。凱恩斯所鐘情的是拯救自由社會而不是摧毀它,他所鼓吹的政府支出是為了創造反商業周期的需求,從而為市場機制重新發揮作用奠定基礎。他不能忍受坐等市場機制慢慢恢復效用,但更無法忍受從根本上顛覆并取代市場機制。
1933年,最吸引凱恩斯目光的不是柏林,不是莫斯科,而是華盛頓,在那里,一場大規模的**即將上演。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