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第 131 章(1/2)
書院就像是一張大網,網羅了無數的英雄豪杰。舉凡天下英雄,即便在初期草根出身,到了一定階層,也會下意識的開始渴望知識。畢竟,馬上奪天下,書里守天下;靠膽子創業,靠腦子守業。任何一個想要長盛不衰的王朝,都需要不斷補充新鮮的血液。
天湖書院雖說時間短暫,但是老房初期的夢想:天下寒子俱歡顏,卻是歪打正著的敲著了大明朝現在的弱板。王朝初建,一切都開始休養生息,而經歷連年的戰亂后短期的休養,大明朝廷對于讀書人的渴望正式進入一個高峰。
而普通小地主,小商戶,富農階層,經歷兩三代人的共同努力,也有了供養讀書人的資本。像是王金這樣的富農或是張建禮這樣的小地主階層,在家中溫飽已經大致解決的基礎上,很快就找到了新的目標:擠身上流階層。
而第一步,便是科舉。
若是天湖書院未曾草創,譬如王金這種人除了花費巨資向著江南或者京城等地跋涉,便是到達目的地后苦苦尋覓入院機會。許哲身在江南,如何不知道進入書院的艱辛。
一般人家,大多稚子開蒙,擇善讀者進入蒙學,而后便是至少五年的寒窗苦讀,而這五年,一家老小便要一起勒緊褲腰帶,以家庭甚至家族之力全力供給。等到先生覺得蒙童已經學有所成,再建議其下場,博取童生,秀才甚至舉人的功名。
在這之中,若是學子有心,也可以去書院嘗試著考取試試。書院錄取學子,大多以年紀不以功名。寧可錄取十歲的童子也不會錄取四十歲的秀才,究其緣由,無非是‘潛力’二字。當然,正經書院內,多是十來歲的學子,年過而立之年依舊毫無所成的便是自己不說,也會被學院委婉勸退或是收取高昂的束脩。
而雍州地區,本身學風不甚,便是如王金般想要在科舉場上一試身手的,也很難在合適的時間找到合適的先生。等到苦苦考過童生,秀才,有了一定的基礎,往往又年紀偏大。到了江南,多是失望而歸。
更不用說自古以來窮文富武,窮家富路,想要不遠千里跋涉到江南,實在不是件容易事。大明可不是現代,各種交通工具此起彼伏,選擇性也多。在大明,從雍州前往江南,若是走陸路,實在不是數月之功可到達。
即便走水路,也要苦苦待上個大半月,若是剛好像許哲岳丈趙二虎那樣,上船便暈乎的,更是一輩子都出不了雍州地區。很多學子不是不想求學,而是條件有限求不了學。其中艱辛,不足外人道也。
也因此交通不便外加囊中羞澀,很容易就阻礙了大部分讀書人的求學之路。而自從天湖書院落戶雍州,且不說他自身所能提供的師資來源,教授水準,光是地利,光是他整合串聯的大片西北地區,就足夠他吃一壺了。
也因此,天湖書院落戶雍州之后,幾乎沒怎么宣傳,就開始進入了大規模的招人期。外加上老房的影響力以及他對待寒門學子一視同仁甚至經常貼補的舉動,很容易就吸引了大量的人心,甚至短短數十年,便一躍成為大明十大書院之一。
這是天湖書院的優勢,也是老房可以獨立面對趙家甚至李澤源的底氣,而許哲現在要做的,便是把這份優勢擴大化,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擴大天湖書院的影響力。徹底將他的優勢變現,只有天湖書院立住了,老房才會更有價值。
而只有天湖書院徹底倒向儒學,許哲才能在李澤源那邊得到自己想要的庇護。
相信以這份建議所帶來的規劃建議,只要李澤源不是傻子,自然可以看見其中的銀錢以及人才儲備。食餌已經投下,就看魚咬不咬鉤了。
許哲小心的折好信紙,挑了挑嗶啵的油燈,襯著昏黃的燈光,明明暗暗中許哲的臉色更是難以看清。過了許久,終究一聲長嘆。
‘哎~’
臥虎溝自東向西,開掘出一條寬三尺,深兩尺的水道。順著水道繼續向西,便可看見一條分叉的路口,向北延至泗水,往南通至上延。水道兩旁,早已被勤勞的鄉民開墾出來,大片的田畝緊緊相連,除了僅供一人行走的田陌,到處是翠綠的秧苗。
老潘早早起床,簡單扒拉了幾口,也來不及向家里交代,便向著田畝出發。老潘媳婦看著,趕忙塞了兩個雞子給大虎:“去,給阿爺的朝食。”
胖乎乎的大虎看著手里溫熱的兩個雞子,臉上笑開了一朵花,也不待阿奶再交代,拔腿就跑。看著后面看著的珍嫂子心里一緊:“臭小子,你可慢點~”
“曉得了,阿娘。”聲音遠遠的傳來,只是看著背影卻沒有減慢幾分。珍嫂子看著大虎一溜煙就不見的身影,只能尷尬的笑笑對著妯娌:“這小崽子,看著阿爺沒吃比什么都著急。”
向來尖酸的妯娌翻了個白眼:“是著急阿爺的那個雞子還是著急自己的那個哦。可憐我家大豹,都三歲了,也不知雞子到底是什么滋味。”
珍嫂子雖說好說話,但是一向說到大虎便是死不相讓了。當即回了過去:“那也得他家阿爺喜歡才行,這雞子可不是做給小崽子吃的。我家大虎就是這點不好,見人三分笑又機靈,什么人見著都要夸幾句,什么吃的喝的不得送過來,拿得出手啊~”
說罷看了眼縮在墻角的大豹,明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