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三章 遷都之議(三)求訂閱(1/3)
崇禎九年十月下旬,天氣轉寒。
五更過后,天sè蒙蒙亮。眾位大臣多已來到皇極殿中上朝。此時,皇極殿中,已經掛著燈籠、燃著一些香爐,雖然帶來一些溫度,但是一些出身南方的大臣,還是冷的直跺腳。
太監喊道:“皇上駕到!”
眾位朝臣恭迎皇帝,早朝便正式開始不久。戶部稟告,山東布政司申請免除五年以內未繳納的賦稅。
考慮到山東這些年,屢次遭到兵亂天災,各地元氣大傷。五年之前積欠的賦稅,恐怕也是交不上來。
崇禎道:“準了!”
“皇上,臣有奏!”
一眼掃去,又是罷溫體仁的奏折,崇禎道:“唔,知道了,待朕看過再說。”
崇禎將奏折讓王承恩收好。實際上,崇禎打定主意,近期關于罷溫體仁的奏折,一概采用“留中不發”。所謂留中不發,便是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宮禁中,不交議也不批答。
在漢朝的《史記》中,已經有“留中不發”的記載。明朝最擅長“留中不發”的皇帝是萬歷爺。萬歷大帝是明朝涵養最好的一位皇帝,大臣與他商議問題,他哪怕是持反對意見,也會一本正經的聽完。同樣,萬歷對于一些不好公開表明立場的奏折,皆是鎖在柜子中,奏折發霉后,也不會答復。
“留中不發”也是一種非常沒有節cāo的做法。設身處地為大臣想想,他們寫給皇帝的奏折。往往是左思右想,改了又改,確認毫無疏漏之后才會上書。遞出了奏折后,大臣自然會期待皇帝的反應。
但是,“留中不發”這種做法,讓大臣絞盡腦汁構思的奏折文章,如同石落大海一般。毫無動靜,也太不尊重臣子的勞動成果了。
當然,皇帝將奏折“留中不發”。也等于將自己的立場隱藏起來,與群臣博弈中,心理氣勢上會占據上風。
除此之外。對于每天雪花片一般遞來的奏折,批量采取留中不發。也是節省jing力,提高工作效率的手段。
比如,此時彈劾溫體仁的奏折,已經占據了每天奏折數量的三分之一。崇禎一概“留中不發”,便是省下三分之一的批閱時間。
處理了一堆奏折后。
崇禎與王承恩、溫體仁等人使眼sè,忽然道:“諸位愛卿,這些天朕反復做了同樣一個夢,不知何解!眾卿家,飽讀詩書。想必也jing通解夢吧?”
眾位大臣紛紛好奇道:“吾皇請講!”
“朕夢中見到一個神人,他見到朕后一言不發,僅是寫了一個‘有’字在朕手掌心,朕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崇禎故弄玄虛道。
眾臣紛紛道賀道:“恭喜圣上,從有字的含義上看。這是大吉大利!”、“這個年年有余的朕兆!”、“這是大明中興的朕兆!”
半晌后,王承恩忽然大哭,眾臣愕然。
崇禎道:“王大伴為何而哭?”
王承恩道:“皇上赦奴婢不死,始敢言!”
崇禎道:“朕赦你無罪,直言無隱!”
王承恩抹著眼淚道:“以奴婢推測,神人顯告我皇。大明會損失半壁江山!”
眾臣紛紛責罵道:“閹人放肆!”、“皇上,誅殺這閹人!”
崇禎擺手,沉聲問道:“王大伴為何會如此解夢?”
王承恩回道:“蓋‘有’字,上半截是大字,少一捺;下半截是明字,少一ri。合而觀之,大不成大,明不成明,殆大明缺陷之意。神人示以賊寇可虞之幾矣。愿皇上熟思之。”
崇禎不采納其意,轉而道:“眾位愛卿,有誰來解夢?”
溫體仁道:“此夢半兇半吉!”
崇禎笑道:“兇在何處,吉在何處?”
溫體仁道:“前段時ri,臣在街上遇到一游方道士,該道士道骨仙風,不類凡俗,徑自繞著宮外觀測半晌曰,北方龍庭,龍氣散矣。說完之后,道士快逾奔馬一般,踏步而走。”
“臣大驚,令人騎馬追上,贈與10金,求詳解。道士曰,大明三都,中都鳳陽,乃明太祖興盛根基,鳳陽龍氣根基淡薄,只夠太祖起家之用,不足以供一朝所消耗。至崇禎八年,鳳陽皇陵被掘,此地龍氣更已耗盡。”
“后太祖以金陵為都,我華夏龍氣,古時集中在北方,但是隨著朝代更迭,越來越向南遷移。原本金陵龍脈不遜sè北方,但是開國時受太祖大誅功臣影響,建文帝登基時,南方龍氣已經受損,壓不過北方龍庭之氣,才會有靖難之役。”
“永樂帝定都燕京后,大明兩百多年,皆是消耗燕京龍氣。阿濟格掘天壽山皇陵,燕京龍脈之氣進一步渙散。”
“唯今,大明三都城,只有金陵兩百多年龍氣未耗,反倒是不斷生聚。那道士曰:南遷金陵,大明或有生機。根據此節,臣認為這是‘有’字中的吉兆含義。”
崇禎問道:“那另一半兇兆呢?”
溫體仁道:“兇兆,王承恩方才已經說出。大明北方殘破,無論是北虜,還是流賊,皆是大敵。朝廷重心滅北方韃虜,則流賊死灰復燃。而兵力集中剿匪,則韃虜又長驅直入,攻入我大明腹地。因此,都城守在燕京,大明長期陷入兩線作戰困境,永難恢復元氣.......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