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1/2)
?若說這趙逍是什么大人物,倒也不是,如今趙家最為美名傳揚的是長房的宜山先生,在朝中官位最高的是趙家三房的趙尚書,而他們這下一代跟她姑父趙良同輩的人當中,仍舊沒聽說幾個起眼的。有一二考了功名在仕途上熬著資歷,但大多只是留在家中讀書備考,更有的沒那天分時運的早就歇了心思,只留在家中幫著家族操持些庶務生息度日了。
通安城雖也富庶,但終究離京城還遠,平日里說起趙家的權勢,多了些老鄉親的熟絡親昵,少了幾分畏懼恐慌,且趙家那么多房頭,也不是趙家出來個人都能被人看重矚目的。
可這趙逍卻不一般,他是趙家二房的子孫,而這趙家二房說是一系,可如今卻只有他單單一根獨苗,若論起興盛來,怕是連紅珠姑父趙良那落魄的七房也不如。但這么個人,卻是通安上下稍一提起,都能想起來的。
趙逍的爺爺跟趙家長房同出一系,是宜山先生的嫡親弟弟,幼時就很有幾分早慧的名聲,被人稱頌。可惜天妒英才,他方才及冠不久就忽而得了急病去了,留下了妻子和剛及半歲的兒子趙黎。失了丈夫,那位趙夫人本就不康健的身子一下沒能扛住,不過一年也郁郁而逝,留下膝下懵懂的幼子。
當年宜山先生見此,也是悲痛欲絕,終究他性情灑脫些,親自接了侄兒趙黎去撫養。那時宜山先生已然歇了當官的心思,在家中修了一座靜思居,讀書作詩過上了閑適日子。趙黎天生聰明伶俐,宜山先生養了他之后,一見他便想起早逝的弟弟,禁不住往他身上傾注心力,盡心教導。
宜山先生每逢醉酒就不由感慨,只說趙黎似他父親,他不及也……
說起這宜山先生的學生,不說通安,就是滿天下里得他教導過的很多,可若說誰是他親傳的入門弟子,真真就只有他的親侄子趙黎一人。趙黎跟著宜山先生學做學問,也養就了一副閑云野鶴的性子,也沒參加科舉,平日里不是游山玩水就是著書論道。
當年人人都說,過個二三十年,這通安又會多一個聞名世間的大儒了。可惜,天不假年,約莫十五六年前,趙黎往城外余縣游覽,因著雨后山路濕滑,一腳踏空……就這么去了。
那時趙黎妻子古氏正懷著孩子,月份只有七八月,聽得噩耗頓時暈了過去,生生驚得動了胎氣,隨后掙扎了兩日一夜生下了兒子,古氏就虛弱而逝。
宜山先生得此消息,慟哭氣絕,竟昏了過去。他這一病,趙家上下都驚惶失措,趙黎夫妻的喪事沒人顧得上了,就連那早產生下來的遺腹子也沒個人想起來。待第二日宜山先生醒來,第一事便是急急令人將侄孫抱來。這一看,那嬰孩竟是氣若游絲、小臉青白,氣得宜山先生大大發作了一場。
因著趙家二房幾十年就余下這嬰孩孤零零一個,通安城里不是沒有說法的,有說趙家二房風水氣運不好的,有說趙逍命格孤硬、克夫克母的,這些私下來的胡話傳不到趙家主子耳中,但宜山先生不是聾子瞎子,那些下人們什么心腸他看在眼中自然一清二楚,再看襁褓里瘦弱命苦的嬰孩,宜山先生倒也振作了精神,待喪事過后,不顧妻兒勸說又親自撫養他,就連自個的嫡親兒孫也半點顧不上了。
宜山先生親自給這孩兒取名為趙逍,小名平安,不求他富貴聞達,只愿他一生平安順遂,逍遙適意,平平凡凡即可。
宜山先生因著弟弟和侄兒的事,不愿再教他什么詩書,就連啟蒙也只是想著趙家人不識字不妥,這才胡亂找了本百家姓給他讀一讀罷了。從小到大,這趙逍就沒有正經拜過孔師認過師傅,也沒有認真讀過一本四書五經百家子集,宜山先生只要一有閑,就領著他在院子里嬉戲。
可這趙逍卻不是個尋常人,若說他爺爺是早慧,他爹爹是伶俐,他就是天資聰穎,生就了一副七竅玲瓏心。就是宜山先生這般故作敷衍之下,他五六歲上還是通曉了論語……卻不是誰個背著宜山先生去教他,不過是尋常宜山先生不拘他玩樂,趙逍興致來了滿老宅里亂逛,前院那趙家宗學也是幾次三番經過的,就這么著,他還是一一背下了。
趙逍回頭還不當回事,背那詩書在他心里也只當是個玩物罷了,也沒對旁人多說及。
宜山先生偶然間得知了這事,心間又是贊賞嘆服又是悲傷感慨……他不是沒有遲疑過,但最后見趙逍一如以往,便也不提了。但后來雖不令趙逍讀書,可也不拘著他跟著他。十多年來,祖孫倆起臥一處,趙逍跟在宜山先生身邊,磨墨鋪紙、念書回信的小事沒少做,也見多了宜山先生與同好朋友論文頌詩,雖沒個人句句去點撥他,可就是這般,他也成了文人口中傳揚的聰慧才子。
宜山先生不愿他讀書,趙逍不是不知,因而他于讀書上頭便也隨意,得了興致才揀起筆來寫幾筆,想起來了才拿本詩集念兩句,偏就這樣,他還寫得一手好字,很有幾分詩情才氣。
約莫有些人生來就是有這么一份天賦,令人不嘆服也不成。
幼時趙逍長得瘦弱,面容寡淡,但被宜山先生精養了十多年,那骨子里的氣韻早就凝練淬磨過,又兼繼承自祖輩父輩的俊秀容貌,十余歲一長開之后,姿容極為出眾,偏他的性情因著宜山先生的縱容,少了那么一份讀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