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陸一章 一個決斷(1/3)
?“在陳述應對方案之前我要先同各位說清楚,鑒于此次史無前例的災難規模和有限的時間資源,我們要討論的只是‘應對’方案而非‘解決’方案,即是說不管采用兩種方案中的哪種,死亡人口都會遠大于被拯救的人數,請各位做好心理準備。”心中很清楚自己面對的五位與會者都是可能被善意阻礙了決斷的人,奧貝斯坦決定給他們打好心理預防針。
“……知道了,說你的吧。”五人沉默了幾秒鐘,最終由奧貝斯坦的直屬上司萊因哈特替其他人開口道。
“是。”奧貝斯坦點點頭將兩個方案的全息影像調配到平行位置,這么做顯然是為了方便其他人進行比對,“第一個方案被稱為‘土木防線方案’,顧名思義是利用木星和土星巨大的引力影響圈作為防護避免遭到彗星集中打擊的方案,從預測的木星土星兩行星軌道大家可以看出兩個巨行星都處于星際泥石流來襲方向的后排位置,即是說這兩個行星在遭遇襲擊之前處于更前方的太陽和內太陽系四顆行星會先行吸引部分彗星群撞擊,減少很大程度的彗星密度,降低遭遇撞擊的可能性。”
“可惜土星和木星都是氣體行星,我們在上面并沒有殖民地啊。”最需要保護的各主要殖民地運行軌道反而全在星際泥石流第一波打擊范圍內,所有人都不由得抱怨起這份壞運氣。
“正因為在上面沒有殖民地,我們才能心安理得地將他們用作掩體使用,如果是利用地球或者火星來作為防護彗星群的掩體我想在座各位也沒法狠下這份心吧?”奧貝斯坦沒理會大家的抱怨反問道。
“唔嗯……”盡管是冷冰冰的理性分析眾人也不得不承認奧貝斯坦所說是事實,星際艦隊的存在意義說穿了就是保衛殖民地不受威脅,如果反過來用殖民地去保護星際艦隊,別的不說首先那些戰艦上的士兵就不答應。
“當然,盡管在到達木星之前星際泥石流的強度受到了削弱,木星被大量彗星命中的概率仍然是百分之百,故而此方案的目標不是保證兩行星衛星上的附屬殖民地不受侵襲而是將我們所有能夠集中到的星際船只、人口和重要資源布置在木星和土星背面予以保存。當星際泥石流來襲時木星和土星的正面會替我們阻擋灼熱的氫氣墻和絕大多數沖向艦隊的彗星襲擊,預計木星正面在遭受第一波最大強度的侵襲后,只要我們所處位置得當剩余能夠威脅到艦隊的彗星數會被削減到幾十顆左右,土星方向也是差不多的狀況。”見眾人無話可說,奧貝斯坦繼續講解道。
“額,恕我冒昧,就算是幾十顆我們也受不了啊,如果集中的都是軍艦還好,可按照你的說法我們應該是在巨行星背面聚集了太陽系內所有可以動員的民船。考慮到他們有限的機動力和當時的艦船密度我們肯定會遭受損失,我們的戰艦以熱能武裝為主,對冰質彗星的摧毀能力非常有限,民船對高速彗星就更沒有抵抗力了。”提出問題的是聯邦遠征艦隊的布萊德提督,這位從木衛二會戰時期就擔任遠征艦隊提督的老艦長保護著前線和地月圈之間的運輸線路幾十年不受同盟軍干擾,有豐富的民船護衛經驗。
“您的擔心非常正確,然而在這種規模的災難面前太陽系內是不存在絕對安全區的,總會有少數彗星在引力擾動下繞到行星背面,我們在托庇于巨行星的同時也要考慮到自身不被巨行星的引力吸入其重力阱所以無法進一步降低軌道高度,我的個人建議是在這三十天間盡量給各戰艦多換裝核導彈發射器或者電磁動能武器,以提高戰艦對民船集群的保護能力。”奧貝斯坦給出的是一個無可奈何的回復。
“如果有需要我們會讓普羅米修斯船塢和星橋給各個艦隊換裝提供全面支持,問題是這個方案下我們能保存下多少人口?”接下來發問的人是楊威利,問題直入核心。
“考慮到災后重建和補給存量,我們預估這套方案最多可以承載三千二百萬到三千五百萬之間的人口,主要受限的還是運力問題,我們現有的太空船只就這么多。”奧貝斯坦答道。
“三千五百萬啊……”楊威利聽完為難地撓撓頭,這個數字乍聽來很多對殖民地整體人口卻是九牛一毛,“各殖民地上的剩余人口呢?沒有采取什么安全保障措施么?”
“方案制定人的建議是將其余人口投入各殖民地的地下設施暫時冷凍起來尋求避難,但考慮到彗星雨的速度超過三十分之一光速,對地面打擊的強度足以大幅度改變行星地形甚至擊穿地殼,我認為這些措施只能算避免社會混亂的心理安慰行為,只要不是被土木防線保護的人口都將毫無疑問地被彗星沖擊抹消掉。”
“……”在場的人聽完了奧貝斯坦的話表情都不怎么好看,犧牲大多數去拯救極少數人可不是個能讓人輕易接受的決定。
“我們不是還有第二套方案嘛,說不定那個方案會更好呢?”察覺到場中低落的氣氛,一直閉口不言的瑪利亞站出來打了個圓場。
“嗯,對,奧貝斯坦,說說第二套方案。”想到還有別的方案萊因哈特精神好了些。
“第二套方案我們稱之為‘普羅米修斯方案’,同樣顧名思義是以普羅米修斯船塢為核心的方案,我知道各位一定會問所以先說清楚好了,這套方案預計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