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誰的錯(2/2)
吳三桂也不明白這些綠營兵與新附軍會在這個時候掉鏈子,原本憑借著阿濟格與曹州方面之間的協議,清軍完全可以太太平平地撤過黃河,只是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下面的小兵只能陳述一個事實:“反正綠營兵、新附軍都不肯撤了,基至還是成營成營地反水!”
對于阿濟格來說這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如果光是綠營兵、新附軍不肯撤并沒有什么問題,但是成營成營地反水并打出明國旗號就完全不一樣,這不但代表局面失控,而且還代表輜重、后衛與一部分掉隊的八旗牛錄都沒辦法撤過黃河:“把這些亂臣賊子都鎮壓下去,這個時候我們絕對不能心慈手軟!”
清軍在正常情況下是用綠營兵、新附軍來鎮壓綠營兵與新附軍,但現在綠營兵、新附軍是成營成營地反水甚至公然打出了明國旗號,用綠營兵、新附軍來對付來他們很可能會導致局面徹底失控,因此阿濟格當即決定以三十個八旗牛錄為核心,配合八旗漢軍、外藩蒙古與吳三桂、尚可喜兵把這些亂臣賊子都鎮壓下來。
與豪格軍有所不同,阿濟格動員的三十個八旗牛錄要充實得多,每個牛錄都有百余甲兵與包衣出戰,但是這次內部鎮壓行動從一開始就非常不順利:“什么?八旗漢軍跑了也就罷了,為什么外藩蒙古也會從賊?”
現在反水的可不僅僅是綠營兵與新附軍,八旗漢軍、外藩蒙古也突然有若干牛錄陣前反水打出了明國旗號,甚至連吳三桂、尚可喜麾下的漢兵都控制不住,跑了好幾百人。
但正因為許多部下逃跑與陣前反水,現在吳三桂終于知道是怎么一回事:“這些反賊之所以不肯過河,是覺得大清國接下去必敗無疑,從江南退回武昌,又從武昌退到河南,現在又要退到河北去,而且最初還能跟明國打上幾個回事,現在是敗得莫名奇妙只知道往后撤,他們根本看不到出路!”
雖然阿濟格一直覺得自己神機妙算,可是麾下的這些將士卻是不能理解阿濟格的一片苦心,只看到清軍一敗再敗一退再退,兵馬越來越少的同時地盤也越來越少。
在前線與明軍、曹州賊廝殺的時候他們尚且還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畢竟刀槍無眼誰也大意,可是曹州軍突然收縮而阿濟格不但沒抓住這個機會全線反攻反而命令退往黃河以北,現在不僅僅是下層官兵在胡思亂想,許多中層甚至高級軍官都覺得大清國與阿濟格沒希望了。
退往黃河以北最好的結果也就是在黃河以北再堅持幾個月,但是那又有什么意義,下次明軍進攻的時候該敗還是要敗,該跑還是要跑的!
現在阿濟格手握十萬重兵都不敢回頭與越明軍一戰,哪怕有七八萬人退往黃河以北,到時候還是照樣頂不住明軍的進攻,既然如此與其在河北向明軍投降,還不如現在在河南向承天皇帝投降,說不定還能多撈點好處。
而且抱著這種想法的可不僅僅是綠營兵與新附軍,八旗漢軍、外藩蒙古以及吳三桂、尚可喜的部下都覺得大清國沒希望,晚降還不如早降。
聽到吳三桂與尚可喜這么說,阿濟格臉都綠了,說來說去都是他自己的責任,所以他只能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就這事也能讓他們集體反水?還有其它原因沒有?”
,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