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2章 爭贏(1/2)
“圣上,臣以為,既生后宮執政,多有親信過失前車之鑒,那么便不應再授皇后以儲君之母為名,決斷朝政,儲君雖說年幼,但既有三師三公,朝中也不乏良才,均可輔佐儲君監國。”
馮繼崢出列,語態甚是平和,看似大公無私。
只他話音才落,沒想到三公之首王淮準便出列反駁:“臣任職政事堂,擔任宰輔要職,然常愧危亡之刻,無能挽回局勢,若非懷抱將功贖罪之念,豈敢擔當訓導東宮之職?臣實無能,不敢承當圣上囑托,繼行改制,又無財政之力,卻擔保充實軍需,還不損小民之利。”
王淮準是現今朝堂之上,資歷最深,聲譽最具的老臣,可他竟推辭輔國大任,有誰還敢承擔這副重挑?
馮繼崢有此野心,但他說不出口。
于是改變策略,給了眼神予死黨,讓他們稍安勿躁,莫再如計劃那般,推舉他成為輔國重臣。
只道:“史鑒,輔佐監國之職,也常有諸多賢良共任。”
賀燁立即明白了馮繼崢的企圖,但有別于他對謝、元二位的態度,稍顯溫和:“馮侍郎認為,諸卿之中,誰能擔當輔佐之責?”
馮繼崢沒說他自己,舉薦的是杜漸知、陶葆儀,再搭上宇文盛。
這其實就是賣好,既讓謝、韋等太后黨獲利,為示公心,也并沒將后系排除在外,事實上宇文盛如今忙碌于改制,其余政務,他也實在無睱分心。
賀燁自然不想讓馮繼崢得逞,但又想試探更多的人心,只問:“杜、陶二位愛卿,以為如何?”
杜漸知下意識就要附議,不防卻被陶葆儀搶了先。
“圣上,臣,以為馮侍郎之諫,實乃謬說。”
馮繼崢:!!!
陶葆儀壓根便不在意馮侍郎的臉色,繼續道:“儲君年幼,難擔決策重任,然朝臣之中,一時又無人敢為承擔首輔,若依馮侍郎所諫,只任命諸輔,一旦輔臣各執己見,爭執不下,便會延怠政務,故臣贊同圣上決意,愿佐皇后輔政。”
馮繼崢這時的心情也唯有氣急敗壞四字可以形容了,咬著牙,給予親信一個狠狠的眼神。
那人便再一次質疑:“后宮執政之謬,圣上早已申明,陶侍郎難道過耳不聞?”
賀燁冷笑道:“朕明明主張皇后輔政,爾責陶侍郎過耳不聞,朕倒想問問,你是沒帶耳朵,還是沒帶腦子?”
見那人立馬就要下跪,賀燁斥道:“你便坐著聽吧,這是議事,別弄得有如問罪一般,動輒請罪,實乃逼君!”
再遲鈍的人,這時都覺察過來,皇帝此時已經動怒了。
“后宮執政,原非謬過根本,如文皇后,執政數十載,何嘗鬧得天怒人怨,動亂四起?又比如廣朝亡國,難道末帝原本是女扮男裝不成?故朕看來,這權柄交予何人,關鍵在于智昏,而不在男女。”
頗帶譏諷地看向馮繼崢:“如馮侍郎,歷來擔憂朕貪念女色,深恐外戚坐大,威脅皇權,認為唯陸公女孫,也便是端婕妤能于內闈,盡勸諫之責,你怎么就不干脆推薦男寵入宮呢?”
這話真不像話,馮繼崢竟無言以對。
“所以在馮侍郎看來,并非女子便不知大義,只不過因為流言蜚語,猜忌皇后有誤國之虞罷了,朕今日,不妨告知眾卿,我大周之所以時至今日,仍存與突厥一戰實力,而未因國都失陷,朝廷百官棄逃,導致失陷半壁江山,國祚危亡,當今皇后立下功勛,不下于燕國公等等將士!”
王淮準原本便贊同皇后輔政,此時見天子態度如此堅決,連忙證實。
以他的威望,當然不容馮繼崢等晚生后輩質疑。
且他們也的確沒有資格質疑,韋太后執政之時,他們雖說大多不能位及中樞,可也并非毫無地位,明知突厥議和有詐,以及棄都逃往金陵相當于將半壁江山拱手相送,雖也曾諫阻,但到頭來還是跟著朝廷狼狽逃竄,連堅定立場守衛國都的風骨都沒有,憑這些人口口聲聲的忠誠,賀燁哪里放心將自己的后方,一國之都,命脈要穴托付?
“沒有皇后,朕早已成為荒冢白骨,爾等又何來今時體面富貴?”賀燁不屑道:“你我君臣,九尺丈夫,原應護庇妻小,不讓婦孺家眷受離亂之苦、存亡之憂,卻力不能及,反而要耐女子護佐,真不知哪里來眼高過頂,鄙夷女子短見無能。”
他曾經也有憂慮,擔心十一娘涉政之事引起物議,讓十一娘成為眾矢之的大添苦惱,但現在情勢如此,非十一娘站在他的身后,他不能心無掛礙,無法全神貫注投入與突厥戰神阿史那奇桑之間,那場你死我活的戰爭,所以賀燁必須要讓朝堂震懾,明白十一娘在他這帝王的心目中,占據多么重要的地位。
當今皇后,是當今天子,毫不猶豫敢以生死托付的伴侶。
那些至今為止尚在見風使舵的人,至少不敢輕信籠絡,與皇后作對了。
不過,對于那些野心貪婪,及再無后路之輩,無疑也是迫在眉睫的逼迫,他們只能背水一戰。
賀燁無法真正平息愧疚之情,這晚,他又在紫宸殿,幼時居住的高閣,與十一娘共渡秋夜。
北向那面窗,大片景致,在月色下,燈火里,顯得如此平靜。
“我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