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一字千金!(2/2)
用文字記錄下來,鑄刻在青銅器物上面。
因此在春秋戰國時期,凡消滅一個國家,一定要“毀其宗廟,遷其重器”,以示權力的轉移。
早期青銅器上面的文字比較簡單,有的只記姓名,有的只記年月,后來文字逐漸增多,有的甚至成了專門的文件或事件的記載,如著名的毛公鼎、散氏盤、虢季子白盤、史嗇盤等,都有較長的銘文,至于春秋末期鄭國、晉國鑄造的刑鼎,簡直是古老的法典了。
青銅器本身有固定的用途,鑄刻在上面的文字也只是檔案性質的資料,尚不具備正規書籍的涵義與性質,但青銅器作為一種文字載體,傳播了歷史事件和古代知識,又起到一定的書籍作用,故歷來的華夏書史研究者把青銅器銘文視為華夏書籍的初期形式之一。
也因為銘文記錄著封建王朝的興敗衰亡,或使用者的身份權利和地位、當時一些文化、或者是想說的一些重要事件等等,因此有銘文的青銅器往往是天價,甚至還得按照銘文的字數來額外加價。
王會長看著腹內底的銘文,快速思索起來。
分辨青銅器所處的時代是根據銘文字體、內容、布局的變化特征來斷代的。
青銅銘文其實在商朝的時候就出現了,不過商代時期的銘文都是短的,不長,幾乎都是一兩句話,五十字以上的銘文幾乎沒有,并且銘文內容一般都是族徽的標志或者是地點場所。其特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筆勢雄健的,筆鋒多顯鋒芒,比如我國出土的司母戊鼎上的銘文就是這種風格的,另一種是筆勢遒勁,形體比較細,筆畫比較直。
西周時的青銅銘文要比商朝時期發展的快,相對于商朝,這個時期青銅器上的銘文上的字很多,書寫的內容涉及的也很廣豐富,比如有契約銘文、土地轉讓、家族歷史、婚姻等等各個方面。這個時期的銘文也有著本朝代的風格特點:它們早期銘文筆畫首尾出鋒,并且有明顯的波碟,結構比較嚴謹,行款章法自如,清秀俊美;到了中期的銘文又開始寫向簡單方便的方向發展;最后到后期的時候,所刻的銘文漸漸趨于規范。
到了春秋時期,諸侯國叛亂,諸侯紛紛各自為政,在青銅器的鑄造上大多僭越周朝禮制,因此銘文的內容大多數是聯誼婚姻、夸耀祖先之類的風格,并且行文也變得有些隨意,不再禁錮于西周時期的風格特點。春秋晚期到戰國前期,銘文的寫法又出現了更為多樣化的形式。許多小國家都盛行一種細長的書寫方法,文字繁簡并用,書法清新秀麗。
而且那時候還流行一種以鳥獸為裝飾的一種字體,這種字體看起來比較的華麗,變化莫測,不是很容易辨認,在這個時期還有一種錯金篆書的書寫體比較受到人們的歡迎,也很具有當時的特征。
戰國中后期,秦國的青銅器銘文則變成秦篆,其風格是:字形方正,筆鋒強健,形體看起來比較細,容易用來書寫,這也是后來成為秦始皇用來統一華夏文字的標準小篆體。
另外銘文有鑄銘和刻銘兩種方法,這件上面的為鑄銘,所刻銘文非常規范,很明顯是屬于西周后期的。
“這上面的銘文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王會長完全看不懂銘文表達的內容。
古玩商畢竟不是研究者,能力有限,往往只能先斷定青銅器的代后再尋求辦法破解銘文。
期間也涉及到運氣成分,一旦青銅器破譯成功,將會價值連城,有一字千金的說法。
王澤皺褶道:”這些像蝌蚪一樣的奇怪字符,誰看得懂啊,連是什么都不知道?!?
“這是墨書,銘文是按照墨書先刻出模型再翻范鑄造出來的。”
陳松道:“由于商周時期青銅鑄造技術的精湛,銘文字跡一般都能夠在相當程度上體現出墨書的筆意,因此我們所講的青銅器銘文的書體演變和書法藝術,實際上也是商周時期墨書的書體演變和書法藝術?!?
新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