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紙糊縣令(1/2)
沒過兩天,嚴州城里忽然多出了一位欽差大臣,他經常出現在街頭巷尾與百姓交談,打聽附近的奇人異事。
起初著實讓周縣令吃驚不小,以為是朝廷每三年一度的考核開始,暗中派出官員在市井間打探官員的風評。不過當他弄清楚欽差大人所打探的事情之后這才把懸著的一顆心放了下來。
欽差大人所打探的消息全都是關于潘主簿的,尤其是最近幾年在當地所做下的不法勾當更是不惜刨根問底也要弄清其中緣由。這就讓周縣令很是開懷了。畢竟被壓迫這么多年,現如今忽然從天而降一個欽差來為他伸張正義,豈止是開懷,簡直是欣喜若狂了!
嚴州縣令姓周,名海明。
大秦十年,窮書生周海明經過了鄉試、與會試后均以優異的成績上榜,接下來面對的就是殿試了。從小苦讀圣賢書的他立志要為天下百姓謀福祉,于是在殿試上表現很是惹眼。怎奈當年參加科舉的人之中有幾位是官宦之家,通過走后門或是被皇帝念及舊情,于是乎可憐的周海明沒能問鼎前三甲。后來還是皇帝感覺有些過意不去,便賜他進士出身,封為庶吉士,前往翰林院做編修。
沒能如愿以償做一方父母官的周海明稍顯頹廢,在翰林院中苦苦打熬。在這期間他并沒有像同科進士一般上躥下跳地托關系、走門路尋求外放的空缺,而是老老實實做著編修這份很沒前途的工作。
一晃五年過去,早先同榜之人除了他以外基本上都被外放為官,有的更是做上了一方的府衙之首。
從圣賢書上絲毫沒有學會圓滑與鉆營的周海明自從進入翰林院開始便老老實實地做著本職工作,下差之后也是獨自一人回家,吃飯睡覺均是獨來獨往,顯得很是孤僻。為此,在翰林院中很多同僚對他都嘲諷不已,認為此人是個讀書讀傻了的書呆子,只知曉沉迷于書本之中,絲毫不顧忌人情。
不知是運氣好還是運氣不好。上任嚴州縣令因為貪墨案被圣上龍顏大怒下令給斬立決了,如此一來便出現了一個空缺。
原本出現一個縣令的空缺對所有在閑職部門苦熬資歷的官員都是一件好事,如此一來他們便有機會補上去。可嚴州縣令這個位置卻不是那么好坐的,自大秦開國以來出現過很多犯官,他們因各種各樣的原因或被下旨杖責、或被流放遼東、嶺南等地。當然,也有那些犯的事兒比較嚴重的,直接就被下旨斬殺了。
對于這種空缺,剛開始有很多官員擠得頭破血流地去補空缺。可是,漸漸的他們發現,凡是前任官員被下旨斬殺的空缺,若是有人上去任職,不出三個月便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而鋃鐺下獄,輕則流放,重則直接斬首。
于是這些等待官職的官員們漸漸琢磨出一個非常迷信的說法,那就是凡是上任官員被殺的空缺堅決不能馬上去上任,定要等到下一任的結果出來再說。如果是被流放或被貶官的則還好。可如果再被殺掉,那就證明這個位置是個兇地!堅決不能冒著生命危險補這個空缺。
嚴州縣令便是如此,上任官員剛被殺,朝廷便下旨翰林院推舉適合的官員走馬上任。
聰明人肯定不會干這等注定要丟命的差事了。于是眾人彼此心照不宣地把一向與他們沒有任何交情的周海明給推舉了出來,聯名向朝廷奏疏一封,言及此人乃是翰林院近些年來文采最為出眾,人品也極佳的人選。
吏部的官員哪里管得了這么多,在看到奏疏的第一時間便在推薦函上寫下了周海明的名字,并且連夜送進宮呈給皇帝御覽。
于是乎,周海明的命運便在一個深夜,被或許在某位妃子身上努力耕耘的皇帝陛下給決定了。
沒過幾天他便接到了調令,隨后馬不停蹄地朝著嚴州進發。
原本周海明以為終于能成為一方父母官,好歹不能白學了這么多年的圣賢書,最起碼也要為一方百姓造福。可到了地方才發現,一切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順利。
以潘義盛為首的嚴州官員,在周海明到來之前便通過秘密渠道得知了此人的秉性后,連夜商討對策。終于在天亮之前決定一定要給這個書呆子長長記性,讓他知道知道此地的規矩,不然今后眾人日子將會不好過。
于是第二天,周海明剛進城的時候大街上突如其來地出現了讓他終身難忘的一幕——原本人頭濟濟的大街上忽然近百的老百姓齊齊跪地痛哭,其間不乏有大聲喊冤者、相互指責謾罵的、彼此間大打出手的.......
周海明驚呆了,這是什么情況?自己連縣衙都沒進便出現如此之多百姓告狀?讀了無數圣賢書的他悍然決定將眾人全都帶去縣衙,準備開一場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審判大會。
事不如愿,一眾百姓根本沒有理會他,反倒不知是誰吼了一嗓子:“這人是新上任的縣令,肯定跟以前那個狗官一樣拿百姓不當人。”
于是乎在場的百姓忽然間亂了起來,所有人目露兇光緩緩朝著周海明逼近。還沒等他反應過來,身邊的仆從見勢不妙趕緊牽著駿馬,帶著馬背上的周大人朝城門外飛奔而去,險之又險地避開了一場禍事。
就這樣,剛上任的縣令大人第一個夜晚竟然是在荒郊野外度過的。深夜,當他仰望城頭時,兩行清淚悄然劃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