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私塾把牛放宰牛宴友 遇大旱瘟疫狂葬親(1/4)
第一章 讀私塾把牛放宰牛宴友 遇大旱瘟疫狂葬親入寺(6頁)
元朝末年,在河南江北行中書省(簡稱河南行省)泗州盱眙縣太平鄉(今安徽明光市明光街道)有一個很偏僻的村莊,叫孤莊村。這里就是朱元璋出生、長大的地方。
東周春秋時期,那一帶屬于鐘離國。這是一個很小的諸侯國,國君的爵位是子爵。其都城在今鳳陽縣臨淮關鎮。
周景王七年(公元前538年),鐘離國被楚國攻占、滅國,楚靈王把鐘離國故地分為濠州、舒城。鐘離國君成為楚國的下臣。
元末時,這座古城是濠州治所,故而叫濠州。內置鐘離縣衙,州、縣兩署同城。盱眙太平鄉位于濠州東面偏南,直線距離36公里。故有文獻把朱元璋的出生地寫作“鐘離東”。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廷在盱眙設招信路安撫司,轄盱眙縣。至元十四年,在盱眙縣置招信路總管府。至元十五年,改為臨淮府。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廢臨淮府,盱眙(太平鄉)劃屬泗州。
泗州,是一個存在于北周到清朝之間的歷史地名,轄地大致在今天泗縣,泗洪,天長,盱眙,明光一帶。最后的州城位于今日泗縣城。
唐代時,貞觀元年(627年),全國地域劃為十道。泗州屬河南道管轄,其治所位于臨淮縣,在今盱眙縣對岸。這個古城已被洪澤湖水淹沒。
濠州是朱元璋的發祥地。1366年,吳軍從張士誠手中奪回濠州城。1367年,吳王朱元璋將其升級為臨濠府。明朝開國后,洪武二年(1369年),改鐘離縣為中立縣,同時在濠州西南鳳凰山南麓建中都。
洪武三年,因中立縣城北臨淮河,故將縣名改為臨淮縣。洪武六年,臨濠府改為中立府。洪武七年,中立府改名鳳陽府,府治由臨淮鎮遷往新城(今府城鎮)。因地處鳳凰山之南(為陽),故名鳳陽。同時割臨淮縣的太平、清洛、廣德、永豐四鄉設鳳陽縣。府、縣兩署同城。至此,原盱眙縣太平鄉歸屬鳳陽縣。
再說朱元璋的家庭。其父親叫朱五四,祖父叫朱初一,從事淘金業。他們原來住在金陵句容(今江蘇句容縣)通德鄉朱家巷。因被迫交納元朝高額的黃金稅,家產賠光。朱五四八歲時,朱初一帶著他和他哥哥北渡長江遷到泗州(今安徽泗縣)盱眙縣的津里鎮居住。
津里鎮位于盱眙城西南的七里湖西南角,一片湖光山色。在此地,長大的朱五四娶了陳家的小女為妻。
朱初一去世后,家道貧窮,入不敷出,朱五四只好攜妻兒遷移,尋找生計。先到靈壁(今屬安徽),再到虹縣(今安徽泗縣),最后遷到盱眙太平鄉孤莊村。
此村位于當地女山湖的南面,分前村和后村。前村基本上是居住了幾代的百姓,有兩三家大戶。后村原是一片無主的亂石荒地,是由外地遷徙到此的貧困戶聚集定居形成,先來人的房子都是半石半土墻壁的草屋。因亂石用完,后來者的房子則是清一色的土墻草屋。
朱五四住在后村,靠租田種地為生,屬于佃農。傳說43歲的陳氏誕生朱元璋時,紅光四射,照紅了二郎廟。
朱元璋開國后,把孤莊村改名趙府村,寓意紅光普照(趙)之村。后村便稱為“后府”。至今還在。
1328年(元文宗天歷元年、戊辰歲)農歷九月十八日未時(下午1~3點),懷胎的陳氏正在幫著朱五四播散麥種,肚子突然疼痛,她明白腹中胎兒即將誕生,告訴丈夫后,朱五四攙著她往家里趕。走到半路的二郎廟時,陳氏實在走不動了,羊水已經從褲腿流出。朱五四急中生智,抱起她進了二郎廟。
情況緊急,四周無人,朱五四只好親自接生。幸虧順產,過了一會,廟里傳出男嬰的啼哭聲。
朱五四抱著赤裸的嬰兒走出廟門,急匆匆地奔到廟西的女山湖河汊,彎起一只手掌舀水給嬰兒洗滌。這時,恰巧漂來一塊破舊的絲羅紅布,靠近岸邊。朱五四把嬰兒放在草叢,迅速撈起紅布,扭凈水,然后用它把嬰兒包裹起來。
朱元璋稱帝后,此處被稱為紅羅幛,二郎廟改名為紅廟(后來寫作“洪廟”),塑造了一個笑哈哈的彌勒佛。每年秋收后,趙府村的鄉紳就在紅廟舉辦廟會,叩拜佛像,四方村民紛紛前來參加,熱熱鬧鬧。
朱元璋有三個哥哥,另外還有四個堂兄(他大伯的小孩)。因此他生下后,朱五四就給他取名重八。
朱重八出生時瘦小,大概是因為涼水洗的嬰體,三歲前體弱多病,幾乎夭折。
朱五四和妻子陳氏多次到太平鄉皇覺寺為重八燒香,祈求菩薩保佑,并許愿道:若菩薩保佑重八不死、平安長大,我們許他出家為僧。后來,陳氏把許的愿告訴了鄰居曹家的汪氏。
過了三歲,重八身體漸漸好起來。此外,他的記性很好,聽見的、看見的都不會忘記。
一天,他和村里的小孩玩耍回家后,高興地告訴媽媽說:我知道了一座山。
陳氏問他:你知道甚么山?重八說:明光山。
媽媽又問:在甚么地方?重八說:在湖邊。
小重八聰明伶俐,一家人都很喜歡他。
小重八的母親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