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告別學海堂(2/3)
,多數百姓也認為,洋米易貨乃是善政,并非寬縱,所以……”
“石華,前些日子你尋到那部《算迪》,我看確實不錯,只是可惜,如今我也沒有機會刊刻了。”阮元忽然又向吳蘭修嘆道,他所言《算迪》,是廣東人何夢瑤所著算學之書,內容不多,但簡明易懂,吳蘭修認為此書可以讓有志于算學之人快速了解算學內容,便將此書推薦給了阮元,但阮元即將離任,這部書看來是無力出版了。
吳蘭修聽著阮元之言,雖有遺憾,卻也向阮元道:“總制,您為我們學海堂做得已經夠多了,那《皇清經解》是一千四百卷,這部書不過八卷,總制又何必在意這些許的遺憾呢?”
“我知道,我也不是十全十美之人,只是……罷了,有些遺憾,卻也沒辦法了。新來的李總制年輕一些,或許他能夠做得更好呢?總而言之,在廣州還是做了許多有益國家,有益你等讀書人,也有益于百姓之事,如此……足矣啊……”阮元為官幾近四十年,對于官場之事,當然也已經更為熟稔,清楚自己為官施政,終有小大之辨,卻也不再強求。
而這一日的學海堂之會,阮元也算是盡興而歸。六月二十六日,阮元行裝收拾完畢,便即離開了自己總督八年零九個月的廣州,結束了自己的兩廣總督之任。
以兩廣總督任期而言,有清一朝,僅康熙朝金光祖、石琳,乾隆朝李侍堯,以及后世總督瑞麟四人,督粵時間長于阮元。總而言之,阮元任期在清代兩廣總督中排列第五,若僅就漢民人總督而論,則阮元任期可以排列第一。
就在阮元離任之際,十三行中也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一日伍秉鑒也會集廣州行商,正式宣布辭去怡和行總商之職,并將總商之位交給了兒子伍崇耀。
“崇耀,以后這怡和行,就由你來做主了。”眼看前來觀禮的各路商人相繼散去,伍秉鑒也對兒子說起了真心話:“以后經營之事,務要謹慎,有不會的地方,都來問爹爹就是。這些附近的小行商,要是有需要接濟的時候,就幫他們一幫,他們會感恩戴德的,以后也會給你方便。大行商……咱們量力而行吧,但無論如何,不要讓賬上出現虧欠,更不要向洋人借錢。這幾年下來,十三行那一場大火燒掉了不少本錢,加上跟洋人借錢,盧家、黎家,不是都破產了嗎?”原來,阮元督粵最后三年,盧氏黎氏兩家行商,即便得到了一定的免稅優待,卻還是陷入了資不抵債的困境,而且兩家行商所欠,還都是此時中亞所來,最為斤斤計較的巴斯商人的債務。在巴斯商人的控告之下,阮元眼見證據確鑿,也只能宣布盧家和黎家破產,包括伍秉鑒的同行黎光遠,也是晚景凄涼。所以伍秉鑒也再三叮囑兒子,不要在經商之事上冒險。
“孩兒明白,爹爹,如今阮總督也不在廣州了,那咱們以后……”伍崇耀想著阮元在廣州之時,總是能夠對十三行形成主動,但阮元之后,其他總督未必有此才能,也想問問父親下一步的情況。
“一如既往,暫時不要動。”伍秉鑒看得清楚,向伍崇耀道:“至少這幾年,爹爹身子還算硬朗,你且聽爹爹的話,大事不可妄動,尤其是這兩年。你……你或許不知,西北那邊,情況好像有些不對勁,這樣下來,咱們還要捐錢。也罷,爹爹畢竟還有幾分人脈,這段時間,爹爹也多聯系一些新來的英吉利商人,爭取把咱們的銷路打開,若是咱們直接把生意做到小西洋,或許還能有些盈利。官府這邊,一時我看不會有什么大的動靜,你就不要有別的想法了。”
伍崇耀看著父親鄭重之狀,也點了點頭。只是這時,已經在西北大地出現的一絲異動,卻依然不為士人大眾所知。
同時東南亞的局面,也逐漸對清王朝不利起來。
道光六年,經過多年談判,英國與荷蘭完成了東南亞沿海的勢力范圍劃分,英國放棄部分蘇門答臘島的土地,換荷蘭退出馬六甲,英國不再干涉荷屬東印度群島(即今日印度尼西亞地區),而是專門加強對馬來半島的控制,英國方面也將馬來半島之馬六甲、檳城與新加坡合稱“海峽殖民地”,正式開始對馬來半島展開統治,此后數年,海峽殖民地將會逐漸興盛。這也意味著,英國已經將自己的勢力范圍推進到了南海一線,一旦跨過南海,面前便是中國的廣東外洋。
而數年之間,一個最為大膽,也最為糟糕的構想,開始在一批最為激進之人的認識里,漸漸有了實行的可能……
按:阮元離任廣州之后二十七年,太平天國軍攻占揚州,因太平天國軍中多為兩廣出身之人,揚州被太平天國攻占之后,阮元舊宅竟能全然未受侵犯,阮元家廟及隋文選樓也因此得以保全。此事阮福遺作之中亦多有言及,可知所言非虛。阮元督粵之德政,由此可見一斑。
阮元去世之后,廣東紳士亦曾上表請愿阮元入祀名宦祠,其中言及阮元事功則曰:許洋米之船以載貨,民食開不匱之源,取學海之義以建堂,士林獲稽古之益。改風檐之號舍,入闈無卑濕之虞,籌月費以恤廮,守節免輖饑之苦。修三百年未修之纖道,險途變為坦途,筑八千丈增筑之石堤,澤國斯為樂國。而且馭夷有道,成見不存,桀驁則停其互市,恭順則許其開艙。他如纂廣東通志,修鎮海層樓,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