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第一次詢問(3/4)
守序善良的圣武士也會墮落,做出來一些看很邪惡的事情(對其他人和種族),地獄的魔鬼也有白化的欲魔等等。
按三觀的標準來看,費恩現在這些神祇,信仰的根基都還停留在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層面上。
人生觀是指對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對于人類生存的目的、價值和意義的看法。其中對待自己與他人的“價值與意義”的看法,就是近似與“善良/邪惡”的評判。
人生觀的形成是在人們實際生活過程中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是一定社會或階級的意識形態,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的產物。不同社會或階級的人們有著不同的人生觀。
而“善良/邪惡”這個標準因為缺乏“世界觀”界定,所以與人生觀相比,神職者對于“善惡”的分界,顯然具有階級、時代、地區、種族這幾方面的局限性。
人生觀是一個人陣營的先天偏向,也是避免陣營偏斜的主要束縛。
價值觀是指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的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近似“守序/混亂”,又有所區別。
因為價值觀不僅僅局限于是否服從“權威”(統治者、政府、神靈……),也有“人生觀”和“世界觀”中對于自我、他人與世界的內容。
價值觀既有價值目標(自己的目的、理想、渴求),又作為價值尺度和準則(做事的方法、底線,容忍損失的程度)。
對諸事物的看法和評價,在心目中的主次、輕重的排列次序,構成了價值觀體系。
價值觀和價值觀體系是決定人的行為的心理基礎,也是陣營九宮格的陣營偏斜出現的真正的根源,以及陣營反饋的核心參數(不同行為數量占比決定歸屬)。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由于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觀。
世界觀的基本問題是精神和物質、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根據對這兩者關系的不同回答,劃分為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基本類型,即唯心主義世界觀和唯物主義世界觀。
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區別在于物質和精神誰是第一性,誰是第二性的問題。唯心主義認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
而這種不存在并列選項的抉擇之中,唯物與唯心必然是沖突的。
并不是有“神靈”的世界就不唯物,不科學。如果一個世界里真的有神明,那么作為客觀存在的事物,神明必然是具有物質性的,不然ta就無法被觀測,也無法去干涉。
這里的“精神”并不是常見的設定之中由靈魂衍生的精神力,也不是能量(能量也是物質),而是意識、思維、想象……
唯心世界是意識可以扭曲規則的,類似腦洞大爆炸之中的那個腦洞,客觀的物質規律要屈從于腦洞的意識精神。
而其他的法師也好,神明也好,都是通過精神能量影響元素,在由元素影響世界。這個過程之中體現的并不是“精神決定物質”,而是“元素特性”——元素可以被精神力影響。
神明也一樣,當神明還需要信徒,需要神力,受限于神職的時候,就意味著他并沒有憑借自己的“精神”扭曲世界。
希瑞克之書似乎達到了精神決定物質,但是這本書是真的無中生有,還是另有秘密,能量的來源實際上是符合物質規律的?強化突破不到至高是有原因的?沒有人知道。
哪怕是克系世界也不代表唯心,因為克系的知識只是“人無法理解”,“人被知識追逐”,從來沒有說過這些知識不符合科學,沒有規律,是唯心的。
作者們創造的世界觀里,大多數世界觀都是“規律未知”,“特殊能量”,而不是“沒有規律”。
現實世界的物理法則已經根治與每一個創作者的潛意識,很少會超出思維局限。
當然,真的要說“精神決定物質”的世界,最典型的應該是“海綿寶寶”,完全的精神第一,然后是“喜洋洋”等比戰力的時候會直接被除外的兒童向與搞笑向動漫。
而這個世界明顯是物質第一性的,只是有“元素規則”和“信仰規則”而已。
不然人們總結的知識就啥也不是了。
只是這個世界,不論是哪一個教派,哪一代的教宗,在編寫教典的時候,顯然沒有考慮過世界觀。世界觀并不是指創世背景之類的內容,而是由自然觀、社會觀、人生觀、價值觀四部分組成。
世界觀是一個人對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觀建立于一個人對自然、人生、社會和精神的科學的、系統的、豐富的認識基礎上。
一個優質的信仰,應該由生到死一條龍,甚至是死后投胎都應該安排的明明白白。
表述清楚“我們生活在怎么樣的一個世界”,“我們的信仰想要建立怎么樣的一個世界”,以及“那樣的世界之中的風景是怎么樣的”。
而不論陣營體系顯然不包含這些方面的內容,死后的神國風景顯然也沒有描述過。二十一點五萬除以三千等于71.6666666667,近似七十二。這七十二,牛奶,葡萄干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