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節、無事獻殷勤(1/3)
?在堺港高調的展示肌肉和姜田一直宣稱的平等外交是背道而馳的,在一個主權國家的港口設置軍事管制區也是中華朝的第一次,但泊位附近實行軍管是德川幕府同意的,中國人的防線外還有德川家的士兵站崗,再說這年頭也沒什么國際法,所以除了百年之后有人對姜田這種宣示武力的行為不以為然,認為是小題大做之外。就沒人覺得這有什么不妥,更何況在今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中華的外交行動更是頻繁的出現這種炮艦外交,所以姜田又被認定為這種模式的開創者。
既然已經到了日本,姜田反倒是不急于北上京都了,僅僅是第一個登陸日,他們給這些小矮子帶來的沖擊就足夠消化一段時間了,更何況姜田還準備在文化上欺負一下日本人,所以絕對不能表現出中華急于讓條約生效的樣子。
“藤原大人,您也是了解中華文化的飽學之士了,鄙人這次來到貴國,就是要加強兩國的文化交流,所以你這個主人可是要讓我見識一下純正的日本文化呦!”
“哪里哪里,彼國陋技皆師從于中華唐、宋兩朝,然吾民愚魯未能習得盛唐之萬一,您不要恥笑才好。”
藤原的話不僅僅是客氣,在很多日本官員心中,認為這就是事實,雖然承認自己不如別人是很沒面子的事情,但是這些天皇系的官員從西征朝鮮失敗時就明白,日本依舊落后于中國這個老師很多。但是那些該死的不尊天皇的將軍們,一次次的錯失日本學習先進文化的機會,如果能還政于天皇,讓他們來管理日本,是絕對不會犯這種錯誤的。
姜田不知他們心中所想,還以為日本人過度謙虛的毛病又犯了,但他也知道藤原說的是事實,日本文化的基礎是唐宋時代的中原文化,到了現代很多被當成是日本特色的東西,幾乎都是抄襲而來,比如姜田剛剛體驗過的茶道,現在跪坐著的榻榻米,生魚片、佛教、甚至是日本刀!如果說真的有什么是他們原創的東西,那也就剩下無恥的民族性格了。
深知這一點的姜田不會擺出一副“老子很鄙視你們”的姿態,既然日本人聊天講究“上品”,那咱就跟你們“品”上一把:“藤原大人過謙了,余求學之時,曾聽聞日本自唐宋之后一直保留著前朝遺風,雖中華早已日新月異,彼邦卻依然如故,在下心馳神往,這次借公干之機,定當觀摩一二,藤原大人就不必推辭了。”
聽姜田這么一說,無論是否聽得懂中文的日本官員,都不自覺的挺直腰桿,這本來是后世的日本人給自己遮羞的借口,用來掩蓋自己古代文化成就過于貧瘠,完全靠學習中國才擺脫野蠻人稱號的事實,順便無限拔高唐朝的地位,來為自己忘恩負義的行為找的理論依據。
但是這個時代的日本人可不敢這么想,那強悍無匹的戰艦就停在港口,很明顯這個新生的中華朝比明朝還要強大,雖然兩國的條約還沒正式生效,但民間的貿易往來已經將許多中原的物產販賣過來,使這些他們更加清楚兩國實力的巨大差距。本來已經放低了身段的日本人一聽姜田的這個評價,自然是感覺連骨頭都輕了幾兩,就算以前也有人這么想過,私底下也這么說過,但能從一個中國官員的嘴里獲得承認,這心情可是不一樣的。
姜田不知道,自己無心的一句奉承話,能讓這些日本人的自豪感瞬間爆棚,也將他劃入到了“日本真摯的朋友”這個范圍里。以至于日本從今以后自吹自擂的宣稱,雖然自己一直沒能追上中華進步的腳步,但卻完整的保留了偉大的唐朝文化。誰要是對此有異議,對不起,這不是我們說的,而是偉大的姜夫子對我們的評價。哪怕有人指出這只不過是姜田的外交辭令,算不上是學術鑒定。可你要當著他們的面說出這個事實,他們馬上就擺出一張“我不聽,我不聽,我就是不聽!”的賤樣。
當姜田的馬車行駛在日本狹小的山路上,日本人又一次見識到了什么叫財大氣粗,更是直觀的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為什么?因為這些馬車的車軸是鋼制的,并且安裝了第一代的滾珠軸承,雖然這種手工打造的產品比后世的軸承摩擦阻力大了很多,但是和傳承了幾千年的木車軸相比還是輕巧了太多。而且鋼制車軸的承重能力也比木頭高,再加上車廂使用了很多的鍍鋅板,在堅固程度不變的情況下重量大減……本來應該是這樣的,后來為了安全起見,這批外交專用馬車做了防彈處理,車壁采用“硬木—鐵板—硬木—鐵板”的夾心結構,其防護水平達到現有的火槍無法擊穿的程度,但重量嚴重超標,這也是為什么姜田要大力發展滾珠軸承的原因,結果就造就了這種超豪華的雙馭四輪馬車。
這種車剛剛問世,除了皇宮中留下兩輛之外,剩下的兩輛全運到了日本,別說是沒見過世面的日本人,就算是去過中華的藤原看見這車之后都眼睛發直,可他們也只能看在眼里饞在心頭,這輛車一看就價格不菲,絕對不是自己能用得起的。姜田為了裝大尾巴狼,自己單獨坐了一輛,身邊只有兩個日本婢女相陪。而張環與吳遠則和喜子擠在一起,他們名義上只是姜田的隨從,所以對外說起來還不如喜子這個副使身份高。
“這軸承果然不凡!以前只聽說有了此物便可大幅度提升運力,我對此還不以為然,今日一見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