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節、社會扁平化(2/3)
,那還不如死了的好。
姜田對這個想法是很清楚的,培訓班也許會來很多人,但考試時很有可能會冷場,他對此倒不是很擔心,這些人無非是還惦記著上京參加會試,想著一朝金榜題名能直接做官。
于是衙門口有貼出了一張告示,這回不是別的內容,而是公示出了明年開始執行的公務員待遇及升遷標準。
這張告示一出,可就讓許多寒門學子心中長了草,不為別的,就沖著每年遞增的工齡工資和各種福利補貼,就已經夠讓人眼紅的了,更別提搞事的最后還補充了一句,新官職可異地升遷。也就是說,在這里通過新體系爬上來的官員,是國家承認的正式編制,將來可以到別的地方當官!
這其實和現有的科舉體系中,舉人通過補缺當個佐貳官熬資歷往上升是一樣的,只是誰也沒想到在改革還沒有定論的時候,姜田就敢把這話說出來。
一時間各種走訪串聯在私底下好不熱鬧,無論是秀才還是舉人,都在談論這件事的可能性,如果當真如此,那就說明朝廷里對姜田改革的支持不可謂不大,如果是假的,吏部不認這樣升上來的官員,那一輩子就只能待在本地做個小吏了。
其實北京城里也為這事炒成了一鍋粥,很多人彈劾姜田假傳圣旨,把還沒影的事編造出來給自己造勢,有人罵那就自然有人維護,發現了自家孩子進入體制內的可能性,改革派與貴族達成一致力挺姜田。
直到張韜在大朝會上定了調子,既然過去考試優異的進士要進翰林院實習,那在基層工作優秀的公務員當然也可以升職,甚至可以進入內閣!
這話一出,無異于在朝堂上放了一個炸雷,六部九卿、內閣閣老這些位置,雖然現在都改名字了,但可一直都是清流的地盤,誰能想象一個衙役最后當上兵部尚書?或是以前的行文書吏搖身一變成了吏部天官?
照現在的發展,這種情況很有可能出現,從皇帝并沒有對姜田擅自許諾而大發雷霆來看,張皇帝顯然早就想這么干了,只是時機不對,才沒有推廣而已。所以張韜的這個表態很重要,這直接導致了姜田改革由試驗升級成了皇帝的意愿。
其實這項制度真正引起爭議的還不是給了小吏一個升職的通道,天下那么多讀書人,以后普及了小學教育,想做官就還要再考一次試是必然的結果,真正讓現在的官員們擔心的,是科考以后完全變成了學歷考試,你哪怕考個狀元回來,要當官還是要從基層做起,這樣一來江南那些考試大省的清流豪門,可就沒有任何優勢了。
沒有優勢,或者說是被拉倒同一起跑線,不僅是給有理想有抱負的寒門學子一個機會,同樣是削弱了勢力龐大的地主官僚集團,可以算是釜底抽薪般的將就文官網絡打散,堪稱新朝目前為止最強的一招。
同時也避免了明初那種假借查處大案的名義,對勾連甚廣的文人團體進行肉體上的消滅,防止因為牽連導致的冤假錯案,明初朱元璋用四大案來對軍@政兩個體系內的山頭主義、結黨營私進行打擊,雖然效果顯著,但后遺癥也不少,且沒有根除誕生軍閥和文官結黨的土壤,明朝最后還是毀在了這點上。
有遠光有頭腦的人馬上就看出了這項改革的厲害之處,就像當年隋朝興科舉,一下子就動搖了傳承千年的豪門貴族,把士這個階層平民化了,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對社會結構的降維打擊,而張韜和姜田正在進行第三次降維,目的是使國家統治結構的專業化,官員來源的多元化。
“所以說,你父皇站出來的時間太早了!如果是等我和舊官僚打得難解難分的時候,再站出來當個仲裁者的角色,絕對能獲得比現在要好的結果。”姜田喝了口茶繼續說:“現在那些串聯的江南地主官僚們,只會蟄伏起來等待時機,而且也過早的暴露了我的真實意圖。”
聽說有了新式文具的張環,最終還是在軟磨硬泡下,獲得了外出許可,以游學的名義跑來了天津,太子出游必然是前呼后擁,可是姜田說這番話的時候,身邊卻一個隨從都沒有,不然姜田也不會說的這么直白。
聽了他的抱怨之后,張環反倒是付之一笑:“先生說的和父皇所猜果然一樣,您猜他是怎么想的?”
姜田先是一愣,張韜能猜到自己的牢騷這很正常,畢竟這個戰略是他們倆一起制定的,讓他意外的是張環的成長已經超出了他這個做老師的預料。
“還能怎么想?”姜田苦笑了一下:“他肯定會和你說,我的想法只能算是一個政客,而站在國家民族的角度上,盡量減少扯皮集中力量推動國家前進才是為君之道。”
張環笑容不減:“父皇果然又猜中了,他說您雖然會腹誹,卻又會不折不扣的去完成改革!”
“唉……”姜田長嘆了一聲:“誰讓我們都有同一個夢想呢。”
張環這次來不僅要查看新文具的生產,同時也要參觀眼下所有人都盯著的考前培訓班,身為皇儲的他視察關系到統治階級的改革,這一點各方都沒什么好做的文章,但是為了確保能獲得第一手資料,陪同視察的人也就多了不少。
于是剛回京不久的吳遠和劉寶鎧又回來了,他們此次的任務是代表貴族監視文官集團別對太子進行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