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正邪合一,振聾發聵的作文?(2/2)
比較適合于曾曦這種非常正派,腳踏實地一步步向前的人。
可對于他來說。
卻不太符合他的人物性格。
之前就曾說過,曾曦是正派圣女,是天使圣騎,而趙清菡則是邪道妖女,后者的解題方法,往往出其不意,邪門一批。
而林北在尚未崛起之前,算是師從于這兩人,因此而囊括了這兩人的風格。
該怎么說呢?
可謂是正不正,是邪不邪,不正不邪,正邪合一,神秘莫測的那種。
所以……
他肯定有更適合于自己風格的寫法,且保證能震撼人心,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然后心甘情愿給他一個超高分。
只見……
林北在思索個一分鐘后,便有一篇振聾發聵的超級佳作,新鮮出爐了。
標題是。
【宇宙大問,解在人間】。
一共八個字,雖然很簡單,卻已將該文的中心思想全都囊括了進去。
很明顯,這與前邊那種非常接地氣寫法不同,而更偏向于哲理性。
而這個哲理的解,均在人間,便已闡明了林北的態度,那就是“以人為本”。
毫無疑問。
這標題有些偏,但又奇妙無窮。
看上去有些空洞,畢竟起名太大,但結合下邊正文,卻肯定不會如此。
正文如下……
“幾個漁人、一個瓶子、一張紙片、幾行文字,直逼人類思維的盡頭。”
“救助或不救助?”
“理性判斷或感性體悟?科學知識解釋不了的,教/宗奧義就能明斷?”
“漁人面對的問題太嚴重,困惑和迷茫壓得他們欲辯而不得。”
“從人性與知欲本能出發,他們想象著這位未曾謀面的人類兄弟在荒島上是怎樣生存,怎樣墜入絕望,怎樣悲慘死亡。”
“這種推測必將勾連起對同胞的憐憫,而對別人命運的揣測之后,便是對自己未知命途的恐懼,黑暗慘絕的經歷既然會發生在他者身上,為什么不會成為自己的終結方式?”
“徹骨的冷意從齒根驀地彈出,生命之中藏著對非理性、非常識的恐懼。”
“再從理性知識去認知,全部的信息就收納在一個漂流瓶與一張小紙片中,甚至不能復原真相最簡單的輪廓。”
“身份未知、地點未知、時間未知、生死未知。沒有邏輯,不能判斷,超越了可知。或者像第三個漁人一樣跳脫常識,用哲學推演,不會太晚,因為何時都有可能;不會太遠,因為每處都在發生;不知那人的方位,其實亦何嘗知道自己的方位?”
“甚至可能,呼救的人就是自己因為精神盲點而不曾認識到的自身……一次偶然,勾出漁人,不,是人類骨子里的沖突。”
“自幼時便形成的絕對的認識秩序被打破了,徹底的模糊讓他們洞見自己的無知蒼白,走到思維的盡頭,漁人不安,讀者悚然,寂靜落下,混亂開始……”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