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殺瘋了,十五分鐘到作文題?(1/2)
不是林北要裝嗶。
而是事實便是如此,真的簡單。
只見……
【九月契丹大舉入寇時以虜寇深入中外震駭召群臣問方略王欽若臨江人請幸金陵陳堯叟閬州人請幸成都帝以問寇準,準曰:“不知誰為陛下畫此二策?”帝曰……】
【節選自《宋史紀事本末·契丹盟好》】
這文言文,不簡單么?
別說林北具有【古文通假生僻精通】技能,即便沒有,也是soeasy。
基本一眼掃過去。
便在內心全部翻譯過來了。
完全不需要取巧,而直接大開大合,看文翻譯之后,便開始答題。
【10:下列對文中第一段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非常熟悉的文言斷句。
不過這題的難度,還不如半月前在語文課上,班主任莫墨出的那一道。
早在半月前,林北便能脫口而出。
現在沉淀了半個月,他的實力早翻了不知多少倍,自然更為簡單。
幾乎是秒選答案C。
即【九月/契丹大舉入寇/時以虜寇深入/中外震駭/召群臣問方略/王欽若/臨江人/請幸金陵/陳堯叟/閬州人/請幸成都/】
然后是第11題C,12題D。
嗯!
同樣都是秒答。
翻譯就更不用說了,只要有手就行。
比如【(1)每縱游騎剽掠,小不利輒引去,徜徉無斗志。(5分)】
同步譯為【常常縱使游動騎兵搶劫掠奪,稍稍失利就撒退,來回游蕩沒有斗志。】
當然,翻譯沒有絕對。
不是說非得一字不差才能拿滿分。
事實上。
翻譯都講究一個得分點。
5分的題,翻譯出大意便可得3分。
而另外的兩分,則在關鍵詞【每】和【引去】之上,分別占據一分。
而【每】又可譯為【常,經常,常常】,【引去】譯為【微退,撒離,撒去,微回,退去,退兵,逃走,逃離,離去,離開。】
所以說,這真的很簡單。
三選一和十選一就行,這要是還做不對,那可真是黃牛肚子,有些草包了。
反正以林北的實力,不到三分鐘,便把選擇翻譯全部搞定,19分到手。
緊接著。
便是看向古代詩歌閱讀。
【和南豐先生出山之作】
【陳師道】
【側徑籃舁兩眼明,出山猶帶骨毛清。】
【白云笑我還多事,流水隨人合有情。】
【不及鳥飛渾自在,美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與世全無意,起為蒼生試一鳴。】
通常來說。
詩歌閱讀,也就是詩歌鑒賞,絕對是語文試卷中,最難的一部分。
雖然所占比分不算大,可得分卻往往是最低的,常有全軍覆沒的可能。
但對現在的林北來說。
還是兩個字,簡單。
畢竟他僅閱讀一遍,便明白了這首詩歌的一切,翻譯和主旨大意了然于胸。
嗯。
大家應該也是如此吧?
比如首聯緊扣“出山”二字,寫出山路途;頷聯承接上文,寫出山路上所見;頸聯和尾聯轉到曾鞏對“出”與“隱”的看法。
只要明白這三點。
那做對后邊的題,就真是太簡單了。
就如第14題。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出山之初的曾鞏,展現出來的是一個明凈爽利、風骨秀異的高土形象。
B:頷聯兩句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白云和流水對于曾鞏出山的態度。
C:住在山中的僧人雖然不能像飛鳥一樣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羨慕。
D:陳師道在詩中書寫了曾鞏的人生志趣與處世情懷,筆端飽含敬佩之情。
很明顯,答案是C。
詩歌中明明說的是身在棺場不能像飛鳥一樣自由自在,而向往隱居山中的僧人,但C選項卻胡亂代入,不錯才怪。
所以林北只花了1秒鐘,便拿下了這三分,而看向第15小題。
【15:在陳師道看來,曾鞏是如何處理“仕”與“隱”的關系的?請簡要分析。】
這是詩歌閱讀第二小題。
算是難點和失分點。
一共6分。
但一般人能拿三四分就不錯了,想拿五分,乃至滿分六分,難度很大。
因為它涉及許多關鍵詞。
且唯有圍繞題意論述,層次分明,語句通順,內容完整,才可拿滿分。
不過林北卻直接一揮而就。
【①在曾鞏那里,仕與隱并非截然對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②曾鞏向往離世高蹈、超凡脫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蒼生,原意承擔社會責任,有深厚的濟世情懷。】
這答案,絕對標準至極。
其中關鍵詞便是“兼容”、“不對立”、“不矛盾”、“不突”和“共存”等。
只是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