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吳大人的劫(2/2)
人之道糾正太子的所思,以忠孝之德規范太子所行,
想來一個仁德天子總歸是可以期冀的。
“吳大人,若太子殿下,執意推行此法呢?”王鏊憋著一口濁氣問道。
吳寬正色,朝皇宮的方向拱了拱手:“利于國愛之,害于國惡之。到那時,我必定上疏反對,仗義執言,請求陛下約束太子之言行,以安天下之民心!”
“那若是利于民呢?”
“濟之此言差矣,既害于國又怎會利于民?”
王鏊心說,你說服我容易,可你不一定吵得過太子。
一個是皇上的老師,
一個是皇上的兒子,
竟陰差陽錯的,弄出如此大的分歧。
在吳寬看來,這幾日王鏊是有些糊涂勁,但本質上他也認同王鏊是個才德兼備的君子。尤其考慮到太子似乎還算信任他的話。
吳寬也不恥于求人,“濟之,我思來想去,總是覺得東宮之變,是憂非喜。將來東宮登基,必有新、怪之法層出不窮,朝中有心之輩也會專此投機,爭相進獻各類‘掃除積弊’之招。可大國之治,非同小可,熙寧變法的得失,俱在濟之心中。這一點,不可不察啊。”
“此外,濟之平日里也要對太子的言行多加管教,務使太子殿下有當今天子之德,虛懷若谷,聽聞納諫。這樣,朝堂能穩,社稷能穩,天下亦必安寧祥和。”
王鏊知道今日是白來了,其他的話他也不好說,只能拱拱手,搖了搖頭嘆息,“殿下一時英主,豈是幾句道理就可以管教得住的?”
這樣看來,太子與吳寬,怕是又得起一番波折。
對于朱厚照來說,他自己也知道王朝中期的改革通常失敗概率較大,因為既得利益者力量強大,但若什么都不動,當個弘治第二?那穿越還有何意義。
說起來弘治五年,開中鹽法之變怎么就能變呢?變了之后怎么就能維持呢?
怎么他娘的國家變壞這么容易。變好就難上加難,到底是誰讓它這么難?教育是個長久的事兒,急不在這一時,但上面這個問題首先要想清楚。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