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奇遇(1/2)
燕王聽從葉蕭凌之計策,率兩萬軍士走斜谷入漢中,此行只葉蕭凌所統中護軍五千兵與吳質所統步兵營一萬五千兵隨燕王入漢中夾擊叛黨。
五月初九,燕王軍至南鄭城外二十里處駐營,于營中與兩位將軍商議此戰方略,燕王于中軍帳中,等待派去前方哨兵回程之余,坐在書案前細細觀察漢中之地形,低頭發聲問兩位將軍:“二位將軍于此行攻南鄭城有何對策?”
吳質,字仲實,益州漢中郡人士,景帝興和六年生于漢中郡西城,自幼聰陰伶俐,喜愛兵法書。其祖父于景帝時期為西城縣令,于任期內因病去世,后一家遭政敵陷害,其父吳統只得領家人仆從遷至雍州弘農。吳統此人勤奮好學,頗有才干,弘農郡守觀其有大才,特任其為弘農郡尉,因此,吳質自幼隨父習文練武,學得一身本領,尤為精通兵法。成獵二年涼王起兵攻雍州,攻至弘農時,涼王欲說服其父吳統為己效力,吳統不從,于城破后,涼王下令捉拿吳統,誅其一家。吳質幸得管家報信,才得以逃出弘農城,因此吳質十分痛恨涼王。逃亡途中偶遇燕王平叛軍隊,燕王聽其身世深感痛心,將其收入帳下,后功績顯著提拔為步兵營將軍。
吳質坐于帳中并無言語,葉蕭凌見此便說道:“在下以為,殿下應先向陛下發一請令書。”
吳質聽此言頗有些疑惑,面向葉蕭凌問道:“葉將軍這是何意?”
燕王也抬頭看著葉蕭凌,葉蕭凌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緩緩道來:“此行我軍奉陛下之命夾攻益州叛黨,現已至漢中,應當向陛下請令進攻漢中,一來告知陛下,我軍奉命行事,二來,讓朝中大臣盡曉此事,也算燕王殿下并無渾水摸魚之意。”
吳質聽后不禁拍手道:“葉將軍果然足智多謀!”
燕王也點頭道:“應當如此,著葉蕭凌即刻寫一封請令書上報朝廷。”
葉蕭凌拱手領命:“諾!”
不出十日,朝廷傳令侍衛到達燕王大營,“燕王接皇帝制詔!”
燕王等人皆出營帳接詔,傳令侍衛大聲朗詔:“成獵三年五月十八日,處皇帝策書:即日起著燕王立即進攻漢中,此戰刻不容緩,西南大捷,過不半載,定將叛黨一并清除。”
燕王接下皇帝制詔后立即與葉蕭凌、吳質商議攻城事宜,燕王知吳質是漢中人,便問道:“仲實乃漢中人士,可有攻城良策?”
吳質思索片刻,難為情道:“恕在下并無良策,只因幼年時隨家父遷至雍州弘農,對漢中也并無所知……不過前些日探子來報,漢中王劉義親自把守南鄭,且于城中囤兵八萬余。”
燕王摸著胡須犯了難:“孤倒把此事忘了……南鄭城中守軍八萬,我軍只兩萬……除非我軍將士各個以一當十……”
葉蕭凌看著漢中地圖默不作聲,燕王見此便問道:“蕭凌可有良策?”
“經在下這幾日勘察,南鄭城壯闊無比,城墻高大厚實,若不以十倍兵力圍之,定攻其不下……”葉蕭凌低頭說道。
吳質問道:“既然正面攻之不下,難道也無其他計策?”
葉蕭凌思索道:“也只一策……”
燕王和吳質瞪大眼睛豎起耳朵仔細聆聽葉蕭凌言道:“我軍兵力不足,只能圍堵其東部與北部逃亡路線,待朝廷軍北上與我軍合力攻城。”
燕王喝了口茶道:“唉,也只如此,別無他法……就算從后方五丈原調兵來也無濟于事。”
吳質也嘆息道:“殿下與葉將軍所言極是,我等也只能據守此地待援軍共擊之……”
燕王率軍駐扎此地數月,攻南鄭不下,只得待朝廷軍北上共擊劉義,劉義軍也固守不出,至七月,暑期已至,燕王所部皆北方人士,漢中暑期酷暑難耐,將士皆無心作戰。這一日,葉蕭凌出營閑逛,行至一高地,周圍數十里盡收眼底,于高地望向燕王大營,只見營盤稀疏,軍士列陣松垮,巡邏兵士皆無精打采,葉蕭凌不禁感到恐慌,再以此下去,燕王軍必將不攻自破。正想著,突然西南處森林傳來一陣鶯聲,接著便看到一群灰鳥竄出樹林,向北方飛去。葉蕭凌見此跡象頗為稀奇,立即向西南森林走去,不多時,進入森林深處,只見深林處有一空地,周圍并無樹木花草,一道陽光直射空地,頗為耀眼,葉蕭凌走到陽光下并無感到炎熱,反而感受到一陣風輕輕拂過,帶來一絲涼意,葉蕭凌不禁坐了下來感受陣陣微風。
“公子乃何人,為何私闖空地?”葉蕭凌聽身后一女子聲,回頭看到一女子,農家裝扮,舉止頗雅,行為言語倒是與其打扮顯得有些違和。
“失禮,失禮……在下并不知此空地為私有……”葉蕭凌急忙站起身鞠躬表示歉意。
女子也并無生氣,平緩說道:“既是無意,也罷……只不過,觀公子相貌與穿著打扮并不像蜀地人士。”
葉蕭凌欲掩藏自己身份答道:“姑娘好眼力,在下冀州人士,至蜀地經商……”
女子不禁笑道:“公子連說謊也不會……”
葉蕭凌心里一驚,問道:“姑娘怎知在下說謊?”
女子看了一眼葉蕭凌的腰間和靴子道:“公子這腰間令牌與腳下這雙軍靴,可不是區區商人所能穿戴。”
葉蕭凌出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