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不錯的經濟收入(2/2)
這可都是好東西啊。她只恨自己太早懷孕了,不能親自去山里轉悠,親手采摘那些野果。好在來日方長,她還會在這大山里住一輩子,以后有的是機會。
楊昱趕在冬播前去了一趟桃花鎮,將托人買的棉花拿回來了。除了張景和等少數幾個出過遠門,見識過棉花的人外,村里絕大多數的人都是第一次見到棉花。
這三斤棉花的價格是八百文錢,這個價格比起種植水稻小麥,那經濟價值相差就巨大了。這讓李帛覺得,自己要是能成功種植棉花,推廣開來,就等于云來村以后就有了另外一項很不錯的經濟收入了。
李帛給自己的棉衣棉褲鋪疊上棉花時,才猛然想到,真正要將籽棉變成布料,這其中還有太多道工序了。
且不說她不會紡紗織布,就是將棉籽從棉花里脫離開來的這項技術,她也不會啊,總不能用手一粒一粒揪出來吧。在外婆家見到的也是機械構造的軋棉機,根本不知道沒有軋棉機之前,人們到底是怎樣分離棉籽的。
這個朝代既然棉花已經很普及,棉布盛行,那就說明從脫棉到織布,一定有一套相對成熟的技術,而且技術工藝不會太落后。
不要緊,不會可以學,等明年,孩子生下來了,棉花也種植成功了,就出山一趟,去南方學習一下這些技術,總之,她一定要穿上自己制造出來的衣服,一定要讓云來村人再也不缺衣少被。
轉眼到了十月中旬,粟米已經成熟了。這粟米也就是現代社會里人們吃的粗糧小米。
李帛對小米也不陌生,小時候在外婆家時,經常見外婆用小米喂小雞崽。一粒粒細小金黃的小米,和毛茸茸的黃色小雞崽,倒也相映成趣。
粟米可以春種,也可以夏種,產量不是很高,口感更是比不上大米白面,即便是云來村人,也只是拿小米當雜糧配著吃。
收割完粟米后,楊昱將積攢了幾個月的農家肥用架子車運到每一塊田地里,均勻鋪散開,然后才耕田,將肥料翻壓在土下。然后是耙地,播種小麥。一直忙活了七八天,才將冬播搞完。
對于農村人來說,冬播完事后,也等于一年的辛苦到頭了,可以喘口氣,歇歇了,田地里基本上沒什么事要做了。
可對于云來村人來說,他們依然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男人們除了打獵,還要準備燒窯。
盡管這里的黏土,還有燒窯的技術,都讓他們只能燒制出比較粗糙的陶器,但對于大山里的居民來說,這就足夠了。就好比吃飯,用精美的瓷器碗是盛飯吃,用粗糙的陶碗一樣也是盛飯吃,味道并不會有什么改變。那些精美的瓷器,對于這些大山里的農村人來說,實在是不必要的奢侈品。
如果不是像燒磚瓦這樣大批量的東西,一般人家是很少單獨燒窯的,畢竟每家要用的陶器,也不過是大缸,小罐,陶壺陶碗等家常用品。這些東西,也不過是每年大略添置一些。
一窯陶器要燒制好,一般需要兩天時間。這兩天,必須要一刻不停的放木柴,這就需要有人輪流照看爐火,所以一般是好幾戶人家商量好結伴燒制。
大家將各自需要的東西制胚晾干,準備好一大堆干木柴,裝窯封好后,點火燒制,輪流看著爐火。
如果是燒制磚瓦,一般是一戶人家單獨燒制,畢竟磚瓦需要的數量太多了。
李帛知道,如果燒制出蓋房子所需的磚瓦,靠楊昱一人是不行的,必須請人幫忙。
,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