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正確之道(1/2)
國內仿制元青花的歷史也不短了,現在已經有著完整的產業鏈。
所以,有著前人的經驗,陳文哲做什么都很方便。
也就是說,不管是麻倉土、還是蘇麻離青,陳文哲都不太擔心找不到。
雖然沒法直接買到合用的原材料,但是買回能用的還是可以的。
之后就看他的處理手段了,只要手段高明、正宗,復燒真正的元青花,并不是夢。
甚至是,如果短時間內復燒不出來,他還能找一些國內仿古瓷工藝大師,學習一下他們的手藝。
那么制作仿古元青花,就一點問題都不會有。
甚至仿制一些精品元青花,都不在話下。
因為在他之前,景鎮那邊已經有不少大師,真正復燒過一些元青花精品瓷器。
這就是國內一些仿古大師的厲害之處,也就是有著他們兜底,陳文哲才會耗費大量功夫,學習元青花的燒制工藝。
既然限制元青花的原材料不會是問題,那么他只要學習好制作元青花的工藝就可以。
把整個清青花的制作工藝,全部梳理一遍,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蘇麻離青和麻倉土。
根據前人的經驗,蘇麻離青和麻倉土的獲得應該不難。
麻倉土也是這種情況,他需要對景鎮那邊的古礦坑的一些高嶺土,進行處理,最后很可能會得到他想要的麻倉土。
因為之前就有人做過,這可不是他的妄想。
再就是工藝,不管是拉胚、還是紋飾,這反而是最簡單的。
制胚就不說了,就說紋飾和器形的仿制。
在仿制元青花方面,以紋飾的仿制和器形的仿制相對容易。
現代古玩市場之中,很多店鋪老板,往往會花數百元或數千元買一件出土的、已經破損的瓷器,目的是為了仿制上面的紋飾。
除了直接仿畫之外,他們還會采用細毛筆蘸墨汁,在原件上勾勒出輪廓,然后用透明白紙印出輪廓,再將該紙貼在新的瓷胎上摹,這樣往往仿得比較到位。
水平最高的,甚至采用電腦三維掃描紋飾,幾乎絲毫不差。
器形也是如此,今天的古瓷仿制者,比較起過去的藝人,最大的不同,便是利用各種博物館圖錄和圖書。
他們更加高明,會根據上面的圖片和數據,模仿紋飾和器形,水平高的甚至可以做到惟妙惟肖。
這里順便也提醒陶瓷收藏愛好者,在學習瓷器鑒定知識的過程中,千萬不能死記硬背上面的紋飾特征和器形特征。
要想真正有所成就,必須在市場中,多實踐多學習,避免按圖索驥造成損失。
有著完整的元青花制作工藝,陳文哲自然不會這么麻煩,他只需要自己動手畫一下就可以。
對于他來說,最難的還是胎土和釉色的仿制
對于利用新原料,仿制古瓷的人來說,胎土和釉色的仿制是最困難的。
如同模仿一幅書法作品,你可以模仿字形,卻很難仿出風格。
胎土的仿制,取決于原料的配方。
南宋以前,景鎮瓷器的胎土,一直以單一的瓷石為原料。
當上層瓷石出現能源枯竭時,南宋末年,景鎮瓷工在浮梁瑤里鄉麻倉村,發現了麻倉土。
后在高嶺村發現與麻倉土一樣性質的泥土,名高嶺土,這是制瓷工藝一大轉折。
“二元配方”的制胎法,自此讓景鎮瓷器自元代起揚名全國。
今天景鎮的很多陶瓷作坊,為了節約成本,直接購買來自外地制泥廠的原料。
在景鎮的南山里也有不少這樣的制泥廠,用這些原料制作的瓷胎,很容易識別真偽。
比較難鑒別的,是嚴格按照瓷石加高嶺土的配方,制作的瓷器。
然而終究不可能做到完全相同,尤其是明代早中期的瓷胎。
由于麻倉土已經消失(消失于明中后期,據說這也是明后期大龍缸屢屢燒制失敗的原因),今天已經不可能復制。
而釉色的仿制,取決于釉料的產地和配方,不論是青花的鈷料,還是釉里紅的銅料等。
不同時期的產地和配方,也有差別。
以青花瓷的鈷料為例,從元代的蘇麻離青到明初的石子青,再到成化的平等青、嘉靖萬里的回青、天啟崇禎的珠明料,最后到清中晚期的洋藍等等,都因產地的不同,而呈色效果各異。
隨著很多原料的消失,今天普通工匠已經很難仿出那一時代真品的效果。
當然,釉水的稠稀比例和上釉方式,也影響著最終的呈色效果。
至于對重量的仿制則更難,畢竟,對于大部分仿制者來說,他們并沒有機會親手接觸真品實物,所以這一點也不易仿制。
在今天瓷器的鑒別要素中,掌握胎土和釉色的特征,是至關重要的。
建議收藏愛好者在剛入門時,可以先買一些瓷片標本學習。
等琢磨透之后再買完整器,方是正確之道。
其實,在研究仿制元青花工藝的時候,陳文哲最佳的一條途徑,就是使用老原料結合新工藝仿制。
元代流傳下來的瓷器,雖然不太多,但是也不算少。
特別是一些出口瓷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