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老祖宗,你們開開眼哪(上)(1/2)
多爾袞為了避開明軍而不得不一次次往東偏移路線,與沈陽所在的方向越來越遠。
顯然,他也不打算回到沈陽,也就是他們滿清的都城盛京。
因為他很清楚,不管盛京有沒有被攻破,現在哪怕回去也是有心無力,反而會將自己手中最后的一點力量也全部葬送。
非常懂得衡量利益得失的多爾袞,自然知道如何選擇。
不過,他在過了三岔河之后,也第一時間派出了幾路親信去往盛京,然后按照他的命令見機行事。
若是盛京已經被攻破,那自然是無須再管。
若城還未被破,那就想盡一切辦法入城。
先找到禮親王代善,說服他主持大局,把阿濟格放出來,讓阿濟格盡快率領全城突圍,越快越好。
能舍棄的都可以舍棄,但一定要保護小皇帝的安全。
雖然說多爾袞不將小皇帝放在眼里,但他更不想順治落入沈浪之手。
一旦大清的國都被攻破,皇帝還被擒,也就意味著大清的徹底滅亡。
自己哪怕再建立一個新政權,也和之前的大清大不相同了,號召力也會差了許多。
所以,如果可以的話,就算保不住盛京,他也想努力的保住盛京城內的皇族、貴族和大臣,這些人都是以后維持大清殘余力量很重要的支柱。
此時,沈浪的大軍已經渡過了太子河。
他和多爾袞的行進路線幾乎是平行的,雙方永遠不可能相交。
在過了太子河之后,沈浪便親自率領騎兵脫離主力,加快速度向沈陽方向行進。
擊敗多爾袞大軍之后,沈浪可是繳獲了大量戰馬,再加上占領遼中地區的繳獲,他麾下的三萬多騎兵完全可以保證每人能有三匹馬換乘。
這就不只是萬馬奔騰了,而是十萬匹馬在遼闊的遼中平原上肆意馳騁,氣勢如虹,大地都在震顫。
看到這一幕的遼東漢人,無不熱淚盈眶,有此強軍,以后再也不用擔心被擄掠為奴了。
而沈浪大軍的動向也被多爾袞派出的一支親信小隊得知,甚是急切。
他們人數不多,只有十幾人,為了避開明軍,他們不敢騎馬,也不敢明目張膽的走大路,甚至還要盡量的避開遼東的漢人,以防行蹤泄露。
自然而然,速度慢了很多,耽擱了不少時間。
如今明軍騎兵脫離主力快速行進,自己一行人憑著兩條腿,還要躲躲藏藏,怎么可能先一步抵達盛京?想必其他幾路也很難做到。
不過,以此判斷,盛京很可能還未被攻破,不然沈浪也無須如此急切的趕路。
可知道又如何?盛京城中又沒有千里傳聲筒。
此刻沈浪距離沈陽只有一百二三十里,而且路途平坦,只要加快些速度,一天之內便可抵達。
沈浪在這個時候選擇騎兵主力先行,自然就是為了盡快抵達沈陽,然后將其團團圍住,以防城內建虜狗急跳墻,再做出多爾袞一樣的舉動。
沈浪早就學會了騎馬,但是他的騎術相比傳統騎兵,自然沒辦法相比。
所以時間一長,渾身的骨頭都好像要散架了一般,顯得非常的疲累。
可即便如此,他也沒有絲毫懈怠,比這更累的情況他又不是沒有經歷過。
以前為了趕貨,連續半個月每天都只睡幾個小時,吃飯的時候都能睡著。
連沈督師都這般賣力,全軍上下無不用命,士氣更加高漲。
終于,在臨近傍晚的時候渡過渾河,然后半個時辰不到便出現在沈陽南面,沈浪第一時間命令大軍聯合李天龍部將沈陽全面包圍。
此時太陽已經落山,黑暗即將籠罩大地,沈陽城城垣上的建虜看著遠處影影綽綽的身影,聽著無數戰馬的嘶鳴聲,人心惶惶。
“是敵人援軍趕到了嗎?”
“攝政王在哪里?在哪里啊。”
他們能夠堅持到現在,很大的一個原因是相信攝政王多爾袞的援軍能夠提前一步抵達。
若是明軍援軍先出現在盛京城外,那對全城的人來說,將是滅頂之災。
雖然不愿相信,但很多人已經猜到了。
因為若是攝政王的大軍支援而來,城外就不應該只是戰馬的嘶鳴聲,而應該是激戰的戰斗聲。
這一點,阿濟格自然早就想到了。
若是多爾袞的大軍出現,就算沒有與城外的明軍發生戰斗,也不會將整個盛京城包圍起來,這只有敵人才會做的舉動。
現在四面八方都是騎兵的身影,顯然是明軍騎兵先一步抵達,然后迅速圍城。
這般的急不可耐,一刻也不想耽擱,是生怕我突圍跑了嗎?多爾袞的大軍如何了?他本人是死是活?
阿濟格心中充滿無數疑問,可無人能夠給他答案,但他知道,太陽再次升起時,大清的生命即將迎來最終的倒計時。
悲哀?憤怒?絕望?
好像并沒有,阿濟格反而覺得自己的心境似乎比之前還要平靜一些,很奇怪。
他想了想,立即放下手上的一切事務,帶著一隊親兵,直接趕往皇宮方向。
按理說晚上不宜進宮,但現在是特殊情況,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還特意下旨,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