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戰斗(下)(1/2)
Saber雙手持劍,大力劈開Berserker斧劍后迅速后退,將戰場交給帝企鵝。
帝企鵝單手拖刀踏風而動,趁赫拉克勒斯中門打開之時刀身由下向上向前方撩出一刀,在其身上斬出一道深可見骨的刀痕。
燧石制成的巨大斧劍回斬,帝企鵝雙手反向握刀,腰身一轉,用刀背將砍向自己的斧劍磕飛,斧劍旋著切入一塊墓碑中。
帝企鵝就地一轉,借助旋轉的力量將長刀劈出,武器脫手的赫拉克勒斯無法格擋,雙手撐地用類似巴西戰舞卡波耶拉的動作避開這一刀,側空翻、倒立等一系列動作帥氣且有效,將帝企鵝接下來一連串的攻擊一一躲過。
然后在帝企鵝舊力已去新力未生的時候,赫拉克勒斯雙手撐地身體轉圈,用回旋的雙腿將帝企鵝踹了出去。
赫拉克勒斯后退幾步?從墓碑上拔出自己的巨斧,然后橫向一砍,斬斷數塊石質墓碑,打高爾夫球般用手中斧劍將它們一一抽出,目標是帝企鵝所在的方向。
被一腳踹出的帝企鵝氣血未定,躺在地上見到數個石塊呼嘯著向自己飛來,看氣勢就像古代攻城時由投石機發射出的石炮一樣,他急忙在身前張開一道空間門,讓這些來勢洶洶的“炮彈”進入自己的隨身空間。
“既然別人送了禮品來,不回禮可說不過去。”帝企鵝拄著長刀站起來,放出積累龐大動能的純金屬箭矢,箭矢在空氣中穿過,發出子彈般尖銳的嘯聲。
隕星般的箭矢打亂了赫拉克勒斯的行動,讓他不得不放棄繼續將石塊拍出去的計劃,開始在箭雨中躲閃。
雖然身體龐大,但赫拉克勒斯卻異常靈敏?赫拉克勒斯的得意武器是弓,雖然因為狂暴的關系,失去了生前的武裝跟劍技,但心、技、體全部優秀,能熟練使用所有兵器、對在神話中以智慧和機靈跨越眾多危險和試煉的他來說,判斷箭矢軌跡不是一件難事,赫拉克勒斯在箭矢間的縫隙中騰挪,猶如跳舞般優雅。
箭矢落盡,帝企鵝這邊也準備好了,一架米尼崗M134式7.62mm機槍已經架好(俗稱的“火神炮”),電機已經啟動,六根槍管正在由慢至快地旋轉,對準赫拉克勒斯后帝企鵝扣動了扳機。
黝黑的槍口開始冒出火光,為了在晚上調整彈道,帝企鵝使用的彈鏈里每六發就有一發子彈是曳光彈,高達每分鐘六千發的射速,使機槍與赫拉克勒斯之間形成一道由子彈構成的光束。
被奪命火舌鎖定的赫拉克勒斯半跪在地上將斧劍擋在身前,持續不斷的攻擊將他不斷向后推動,雖然每一發子彈的威力不一定能突破他鋼鐵般的防御,但集中起來讓這位大力神也吃不消。
一分鐘過后,帝企鵝準備的三千發超長彈鏈射空,槍管已經發紅發燙、開始有融化的跡象,另一邊的赫拉克勒斯在子彈的洗禮下幾乎成為了一團肉醬。
寶具十二試煉發動,四散的碎肉在神秘力量牽引下聚集在一起,赫拉克勒斯又恢復了過來——成功擊殺Barserker兩次。
將幾近報廢的機槍和龐大的彈殼回收袋扔回空間,帝企鵝身上熟練的薄綠色光霧又濃郁起來,提起長刀,帝企鵝忍不住吐槽一句:“為毛是綠色的,搞的跟邪能似的。”
“碰、碰、碰”兵刃之間的碰撞猶如手工鍛鐵般散而不亂、富有節奏感,帝企鵝學習刀劍武藝去的是南宋或明初的世界,這兩個時期華夏的敵人都是北方的游牧民族,
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之間的飲食結構造成人類體質的不同:農耕文明飲食以蔬菜和谷類為主,雖然能健康長壽但體質偏弱;游牧民族飲食以肉類為主,苦寒的環境下讓他們的體質更加堅韌高大,雖然壽命普遍較短。
體型和力量的差異在戰場上格外明顯,比之唐漢更尚武的宋朝總結出數套以弱勝強的戰場武技(宋朝的文官政治造成武人地位低下,但不表明戰斗力低下);?明朝更不得了,直接將“一代天驕”的蒙古人趕回草原,武技根本就是在戰場上磨練出來的。
從戰場上流傳下來的武技以簡單實用的兵刃為主,沒有花里胡哨的招法,帝企鵝學習的是經過系統歸納后成熟的武藝,舞動長刀與身高兩米以上的赫拉克勒斯戰得不相上下。
帝企鵝低喝一聲,力從地起、腰胯繃緊,加持在直刀之上的力量又重了幾成,巨斧與長刀碰撞的力量將空氣爆開,就像有人手持大口徑手槍近距離射擊的槍聲。
兩人的武器越揮越快,從手肘開始前臂直接化為了幻影,此時他們完全忘記了招法套路,完全靠本能和直覺選擇自己的攻擊方向和敵人的兵器從哪個方向揮來。
速度也提升了力量,兵刃的交接就像自動步槍在連射,然后又變成了輕機槍的射擊聲,到最后所有的“槍聲”居然消失了,只有不斷的蜂鳴——一如之前的火神炮開火時。
兵器揮動的力量攪動空氣,形成的空氣將物體向四周吹散,墓園周圍的樹木被風帶動枝葉向后輕輕彎腰;觀戰的Saber半蹲著降低重心,一只手攀住墓碑穩住身體,一只手拉住趕過來幫忙,卻發現自己沒什么用處的衛宮士郎,讓自己二人不至于被強風吹倒。
從帝企鵝兩人兵器交接開始算起,剛過三分鐘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