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1下南洋(1/3)
進城后,我發現這里雖然有衙門也有守城的士兵。可是這里的人竟然完全沒有檢查‘通關文書’的習慣啊!只是按照人頭和‘馬頭’收取了二十五文錢的‘進城費’外,就不再搭理我了。哪怕我拿出‘皇帝親自頒發的通關文書’后,這里的守衛都不再多看我一眼……
難道說,我已經離開了大唐境內嗎?要不然這里的人為什么絲毫不在意通關文書?
而且,我發現這個小城里,好像很貧窮的模樣,除了部分商人打扮的人,還有一些坐在模樣奇怪的‘竹制轎子’的人。這兩種打扮的人看上去還是綾羅綢緞一副有錢人的模樣……
“等一下?那個~是轎子?”我看著有兩人一前一后抬著的,用竹子做成的轎竿和竹篾編出來的‘轎子’的模樣~我發現自己自從穿越大唐到現在,還是第一次看到有人做轎子啊!只是這轎子模樣太古怪了,看上去極度寒酸……
“我在長安城,好像還沒見過有做轎子的人啊!一般看人不是馬車就是騎馬的~還真稀奇啊!”我心里嘀咕道。
當然了,這只是我自己的少見多怪。
其實在這個時代里,轎子早就出現了。
據說最早的轎子在‘夏朝’的時候就出現了。而且聽說在‘魏晉’時期,轎子當時貴族出行用的最多的交通工具。而唐朝時期轎子的種類比魏晉時期要豐富許多。比如皇帝所乘的“步輦”,王公大臣所乘的“步輿”,婦女所乘的“檐子”,民間通用的“板輿”則是各種各樣。這個所謂的“步輦,步輿,檐子還有板輿”其實都是各種模樣轎子的名稱。
唐代畫家閻立本所畫的《步輦圖》是最早的皇帝乘坐步輦的形象。畫中所繪是吐蕃贊普派其丞相到長安,覲見唐太宗,求婚文成公主一事。婦女乘轎也始于唐代,她們乘坐的檐子,是以竹篾編扎而成,形制已接近后世的轎子。但當時乘轎的婦女僅限于朝廷命官的妻子和母親。
只是我當時在長安城廝混的時候,因為并沒有真正接觸過各位朝廷命官的妻子和母親。主要就是在大街上和紈绔弟子們下廝混的緣故。所以并沒有見到過這些乘坐‘檐子’的婦女們……而且現在正是唐初時期,主要的朝廷大佬基本上都是從戰爭中沖殺出來的。對他們來說,騎馬才是正途。平常做個車出門都會被嘲笑‘身體不行’……所以我在長安城沒見過轎子,這才是正常的啊!
有點跑題。
不過當我問過這里的人后,才大致明白我到底是來到了哪里~我還真是偏離了航線,一不小心就跑出大唐境外了。這里是和大唐相鄰的一個叫做‘林邑’的小國。
“我去!我還真是出國了啊!”我無奈的說道。
只是我進入這個小城的時候,怎么沒有人過來詢問我啊!不過這到也解釋了為什么我拿著大唐頒發的通關文書來這里,那是守衛為什么一副視而不見,卻只收‘入城費’的緣故……合著這里根本就不是大唐了。
還好,這里雖然是外國。可這里的大部分商人,還都是大唐人的模樣,倒也有少數幾個波斯人模樣的人也在經商。
找大唐的商人詢問了一番,雖然對方覺得我問他們“這里是不是盛產糧食”的話有些奇怪。不過也告訴了我,這里并不盛產糧食~這里盛產的是大象和‘昆侖奴’……
自林邑以南,皆卷發黑身,通號為“昆侖”!而大唐貴胄最喜‘昆侖奴’的性格~這些昆侖奴個個體壯如牛,卻性情溫良,踏實肯干,一到長安就被貴族豪門瓜分殆盡。而這里就是很多奴隸商人做中轉的場所。
一聽這個,我想起我家里的兩位昆侖奴‘大黑和小黑’了!她們應該也是來著于這里的吧!早知道的話,那我就把她們帶回來,然后找地方直接‘放生’算了!反正我也用不上她們。而且一直我都以為這倆人是從更遠的非洲帶來的。現在才得知,根本就是我猜錯了。這些昆侖奴應該是再往南邊的真臘并古扶南國及林邑國之類小國的土著人……
得知這里并不是糧食盛產的場所后,我也不準備在這里多待了。雖然聽這里的商人又補充了一句說,這里也是盛產黃金的地方~我還是有點動心之外。最終我還是選擇找這里的商人高價收購了一份地圖和海圖后,就準備休息一晚就離開啊!
當然了,我所出的高價,就是扔給商人了一個空玻璃瓶……這家伙竟然找我要一百兩黃金才肯給我地圖和海圖,我只能如此了……
不過這個商人在受到一份價值更高的‘琉璃瓶’后,還是好心的告訴我說,其實要想購買足夠的稻米糧食,其實并不用去更加遙遠的南洋小島。雖然說那里真的有人發現了某些小國上,稻米的價格和產量都低的驚人。可是不用漂洋過海,只需跑到不算太遠,而且走陸路就能到達的‘真臘國’就能以意想不到的價錢,收購到大量的稻米……那里的糧食產量雖然不如南洋小島上更多,可是那里的人是真的在播種糧食,而南洋小島上,很多地方的人根本就不去故意播種糧食~聽說那里的人只要把稻米種子隨便灑在地上,然后過不了幾個月就能輕松收割一季的糧食……再加上那里的天氣常年無霜無冬的,所以一年收獲三季糧食也不在話下啊!第二中文網
說道這里的時候,那個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