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這個方法沒準能行(1/2)
第二天一早,朱弘棟跟著新軍一起訓練,尤其盯著偵察營和騎兵營,觀察和糾正這兩個營的訓練方法。
中午匆匆吃過午飯,朱弘棟立刻趕往軍械廠,來到軍械廠的時候,正看到南京軍器監的技術官員們在給那些孤兒上課,幫助孤兒們掃盲。
朱弘棟的出現,讓這些技術官員紛紛丟下手中的活聞訊趕來。
朱弘棟沒想到這些技術官員們上課的熱情居然這么高,好像生怕漏了任何一節課一樣。
因為最近正在進行鑄造火炮和煉制鋼鐵的技術攻關,屬于朱弘棟最近幾天的講課內容,基本都偏向冶金。
這個課程內容受到技術官員們的極大歡迎,一下午的課程上完,仍然遲遲不肯上去,圍著朱弘棟爭奪答疑的機會。
等太陽開始下山,朱弘棟才算擺脫這群好學的技術官員。
看看天色,朱弘棟估計已經趕不上回兵營吃晚飯了,就在軍械廠蹭了一頓晚餐。
朱弘棟跟張天倫邊吃邊聊,順便聽張天倫介紹工作進展。
“王爺,我們砌了幾個你說的,帶熱交換室,帶反射室的那種平爐,后來都塌了。”
朱弘棟感覺有些奇怪。
“你們是實驗失敗了嗎?是我給的結構哪里有問題?”
“王爺,不是有問題,是您給的這個結構真的有用,就是因為您給的這個,爐子的溫度太高了,直接把爐子燒塌了。”
朱弘棟恍然,看來爐子的結構沒問題,這說明他的記憶還是靠譜的,只不過搭建爐子的防火磚熔點太低,承受不了那么高的溫度。
“你們的耐火磚實驗的怎么樣了?”
“正在弄,已經差不多有眉目了,我們找到的其中一種叫白云石的石頭,好像造出來的耐火磚比較抗燒,并且我們也在試驗一些鐵匠獨家秘方配置的坩堝,相信很快就能造出合格的平爐來。”
朱弘棟對此也插不上話,因為坐在他面前的張天倫,可以被認為是現在這個時代,這個世界上技術水平最高的工程師。
張天倫的團隊如果搞不定,那么其他人搞定的概率也不大。
明末這個時代,雖然西方在追趕并超越東方,但是很多方面,東方仍然具備強大的技術優勢。
真正的全面落后,是在韃子統治時期。清朝的時候,各方面技術幾乎是全方位后退,而西方正在大步前進。
正是在這三百年間,雙方拉開了巨大的差距。
“王爺,我聽您課上講,用煤炭煉出來的焦炭,雖然可以有效提高爐溫,但是會帶來大量硫和磷的雜質,會給鋼鐵的性能帶來巨大破壞。而木炭熱值又不夠,很難實現太高的爐溫。”
“這里邊就存在一個矛盾,咱們如果想練鋼,就必須要用焦炭,但是用了焦炭,鋼的質量就不好。”
“我就琢磨著,這個熱交換室不是可以有效提高爐溫嗎?那咱們用這種熱交換室,燒木炭的話,有沒有可能達到煉鋼的溫度?”
朱弘棟聽了張天倫的話,第一反應就是下意識想否定,因為在他的印象中,后世的煉鋼廠貌似用的都是焦炭。
可是在朱弘棟的話馬上要出口的時候,他腦子一個警醒,生生把到了嘴邊的話咽了回去。
朱弘棟重新將張天倫的提議仔細回想了一遍,發現自己差點犯了經驗主義錯誤。
后世的煉鋼廠主要用焦炭,估計關鍵原因還是在熱值和成本上。
因為后世的煤炭價格遠遠低于木炭價格,并且后世有了完善的脫硫脫磷工藝,完全不在乎焦炭的那點兒負面影響。
但是放到現在這個時代,放到明末,想給焦炭脫硫脫磷幾乎是不可實現的,只能想辦法在硫和磷滲入到鋼鐵內部之后,再通過造渣的方式,將這些雜質在想法除掉。
就是說在明朝末年,想要制造出好鋼,想方設法摒棄掉焦炭,反而是一條捷徑。
那么問題又回來了,用木炭,用這種低熱值燃料,能不能實現一千六百度的爐溫。
朱弘棟仔細考慮了半天,給出一個不太確定的答案。
“張大匠,這個事兒我也沒辦法給你準確答案,我覺得如果熱交換室的熱量交換效率高,并且保溫效果做得好,是有可能用木炭實現煉鋼的爐溫的。”
“比方說,現在的木炭能夠實現一千一百度的爐溫,那么如果我們建造兩個爐子,一個爐子為平爐提供火焰,而另外一個爐子只給第一個爐子提供熱量。”
“比如我們鼓風機吹進去的空氣,先經過第一個爐子,被加熱到一千一百攝氏度,這個溫度的空氣再通入第二個爐子,經過第二個爐子的進一步加熱,理論上應該是可以達到一千六百攝氏度。”
“如果兩個爐子不夠,我們完全可以加第三個甚至第四個爐子,讓鼓風機投入的新鮮空氣,比充分加熱到高溫,這樣我們就可以利用這種臺階式的方式,實現我們想要的爐溫。”
張天倫聽了朱弘棟的話不由得眼睛一亮,立刻閉上眼睛,在腦中推演王爺所說的結構。
這時就聽朱弘棟再次補充道,既然現在已經能夠小批量的制造鋼,也許可以用鋼打造熱交換室的通風管道。
金屬的熱傳導速度是非常高的,并且鋼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