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年關(1/2)
永祿十二年(1569)12月,伊勢和伊予的戰事都逐漸塵埃落定。
在伊勢,織田信長的部隊經過了將近半年的鏖戰,期間連秋收都沒有撤軍,終于拿下了北畠家的主城大河內城,完成了伊勢平定。
北畠具教原本以為,只要拖到秋收,織田信長就不得不撤軍。誰曾想,織田信長手下的部隊中,常備兵的比例高得驚人,因此能夠忍受秋收不撤軍帶來的損失。而北畠家的部隊由于沒想到這一點,并沒有在前線各城儲備足夠的糧食以及檑木、滾石、羽箭,被織田軍接二連三地攻破了。在10月份開始,織田家各部就開始圍攻大河內城。
然而,大河內城守備森嚴,身為劍道達人的北畠景家又身先士卒,極大鼓舞了守城一方的士氣,使得攻城戰變得極其艱難。織田家在戰斗中付出了巨大傷亡,包括池田恒興、稻葉一鐵等多名高級武士負傷。織田軍在境外已經征戰半年,士氣低迷,足輕思鄉,厭戰氣氛開始在軍隊中蔓延開來。而原本被織田信長壓制的中伊勢豪族眼看大河內城久攻不下,心思也逐漸活絡起來。
無奈之下,織田信長開始施展外交手段。他提出讓北畠具教之子北畠具房收養織田信長的嫡次子織田信雄作為養子,然后再由織田信雄迎娶北畠具教的女兒千代御前,從而讓織田信雄以北畠家一門眾的身份繼承北畠家,北畠具教則必須退隱并讓出家督之位。
對于這樣的議和條件,北畠家的重臣們紛紛表示抗議。他們指出,織田信長是眼看大河內城難以攻下才會妥協的,此時只要堅持抵抗,織田信長就只能撤軍。等到來年近畿戰火再起,織田信長無暇南顧,北畠家就有機會收回伊勢的失地。
然而,北畠具教的兒子北畠具房卻不敢冒險。他力勸父親,此時投降還可以留下性命。若是拒絕議和,等到城破之后,按照織田信長的脾氣,北畠一族恐怕就要遭遇滅頂之災了。
北畠具教一直以來也是個狠角色,也就是這樣的人物才能抵抗織田家數萬大軍大半年。不過,這半年來北畠家親族損失極其慘重,領地上也生靈涂炭。北畠具教不忍心再拼下去了,于是接受了織田信長的提議,開城投降。
·
而另一邊,四國島的戰事,三好家的進展同樣非常順利。
三好家大軍在包圍堅城鷺森城后,就開始圍點打援。由于鷺森城地理位置重要,是伊予的東大門,伊予國的河野家以及諸多小豪族都不愿意輕易放棄。于是,河野家靠著僅剩不多的威望,組織了一支囊括了宇都宮家、西園寺家等諸多小豪族的聯軍,浩浩蕩蕩地前去援助鷺森城。
雖然聯軍是組成了,但是這群烏合之眾的心里卻都是沒底。三好家制霸近畿這么多年來,也算是積累下了不小的名聲,麾下部隊也有善戰之名,和他們這些豪族部隊可以說是天上地下。然而,令他們感到驚訝的是,等到他們千里迢迢,翻山越嶺感到鷺森城后,三好家卻依舊沒能拿下這座城。大喜過望的伊予聯軍立刻發動進攻,卻被等待已久的三好家在野戰中一舉擊敗。
隨后,三好家直接放棄了堅城鷺森城,率領軍隊長驅直入,追趕著聯軍的潰兵一路西進,翻過了伊予國境內遍布的山川河流,一舉攻陷了伊予國的本城湯筑城。河野家失去了本城,倉皇地帶著親族和家眷乘船逃向了毛利家尋求庇護。
然而,河野家本身對伊予國境內林立的小豪族也沒有多少控制力,河野家的撤離并不會對這些小豪族造成多少影響。由于伊予國境內多山,行軍不易,這些小豪族撤回領地后就各自防守,倒是讓三好家頗為頭疼。
由于時間到了秋收,沒有打下的鷺森城又扼住了三好家的糧道,三好家只得在留下三好義賢防守湯筑城后,大軍撤回贊岐國。在回師的路上,三好軍再次圍攻鷺森城,鷺森城眼看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只得開城投降,整個東伊予和大半中伊予都落入了三好家的手中。
而在秋收結束后,三好家立刻再次揮師西進,進攻伊予國剩下的領地。不過,完成了秋收的毛利家此刻卻匆忙渡海而來,援助西園寺家等西伊予豪族抵抗三好家,同時帶著河野通直、河野通宣返回伊予,讓他號召東伊予的小豪族們配合毛利軍,趕走入侵者。毛利軍陸軍由名將吉川元春率領,實力雄厚,又占據地利,一時間讓三好家的陸軍無從下手。
與此同時,為了爭奪制海權,小早川隆景率領的三島水軍也和安宅冬康的淡路水軍在瀨戶內海展開對決。安宅冬康和小早川隆景都是聞名遐邇的海戰達人,雙方有來有往大戰了十余天,依舊不分勝負。在這戰局最關鍵的時刻,三好義賢卻派出說客,用重金和領地為誘,寢反了三島水軍之一——能島水軍的村上武吉。村上武吉不顧毛利氏和同族的一切命令,毅然決然地率領所部船隊返回能島。
村上武吉的退出讓三島水軍陣腳大亂,士氣低迷,安宅冬康趁機發力,一舉擊敗了小早川隆景。吉川元春眼看海軍戰敗,擔心毛利軍因為失去制海權而被三好家困在四國島上無法返回中國,只得倉皇撤退。小早川隆景的水軍為了掩護運輸船隊的撤離,陷入苦戰,最后靠著洋流的變化才僥幸逃脫。而因島水軍的得力干將乃美宗勝,為了掩護船隊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