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造勢(2/4)
四輪馬車,乘坐起來,比兩輪馬車更加的舒適。
如果是運輸貨物的話,比兩輪馬車能夠裝載更多的貨物。
而四輪馬車裝配輪胎的話,絕對是完爆兩輪的木輪馬車。
四輪馬車一問世,兩輪馬車估計馬上就會失去市場。
在中國古代,四輪馬車一直都沒有大規模流通。
當然,并不是沒有四輪馬車的存在。
不夠那時候的四輪馬車,并不能完成轉向,需要用人力來抬,十分吃力。
而在西方,很早就流行四輪馬車。
因為西方研究出一個非常巧妙的設置,就是前面兩個輪子,和后面的兩個輪子,在兩根軸上,這兩根軸中間用一根軸承連通起來。
這樣的話,就可以很輕松的進行轉向。
李愔成立工廠,要制作的,就是這種四輪馬車。
因為李愔這里有先進的工藝,四輪馬車制作起來,本錢比兩輪馬車,其實造價高不了多少。
但是李愔相信,只要四輪馬車問世,兩輪馬車很快就會被歷史的車輪所淘汰。
而李愔的馬車制造廠,李愔感覺,他們制造四輪馬車的速度,應該比盧家制造兩輪馬車的速度,還要快上一些。
因為在他們的制造廠內,已經用上了蒸汽機。
比方說解木材的鋸子,就是用蒸汽機帶動。
尺寸都是固定的,一個沒有任何木工基礎的新工,在經過短暫的培訓之后,就可以輕松的解出不同尺寸的木材。
這樣解出來的木材,既光滑規則,尺寸上又幾乎是一模一樣。
手工制作,則很難做到這一點。
而那些軸承等物,都是用模具統一制作出來的。
速度更是奇快無比。
而在工藝上,李愔采用的是流水線制作。
解木材的就專門負責解木材,組裝的專門負責組裝,這樣各負其責,效率上大大提高。
目前人員還沒有招夠,如果人員全部招夠,足足需要兩千人手。
火力全開的話,李愔估計每天能夠生產出幾百輛馬車出來。
……
而接下來,李愔則是在河邊,建立了一個造船廠。
盧家生產的是木船,額,古代生產的,基本上都是木船。
制造木船,是一件十分繁瑣的事情。
想要學習造船,首先要學習三年的木工,還要學會看圖紙。
然后還要學習如何選材,定龍骨。
沒有耐心和恒心,是學習不了的。
造船用的木板,需要刨的光滑可鑒。
如果沒有刨好,那么木板與木板之間的縫隙,就會越來越大。
下水之后就會滲水。
船制作好之后,還需要上漆,然后放在一邊晾曬好幾天的功夫,再涂上桐油等等。
六個熟練工,需要埋頭苦干一個月,才能制造出一條船來。
造一條船所需要耗費的時間,可見一斑。
光是人工所帶來的成本,就相當可觀。
而李愔現在要制造的,是鐵船,或者是鐵包木。
在原料成本上,其實不相上下,甚至鐵船成本反而要低上一些。
因為這些船體,都可以用模具生產出來,然后用切割機進行切割。
而在工藝和制造成本上,鐵船就要節省下來太多了。
當然了,鐵船有鐵船的弱點,那就是不耐腐蝕。
用的時間長了,鐵會生銹。
對于這一點,李愔也就解決的辦法,那就是用最好的防銹漆。
大唐的工藝自然做不到這一點。
不過不要緊,防銹漆的制作工藝,這些都是可以從系統里購買的到的。
整整兩個月的時間,真的讓李愔好一通忙活。
畢竟,無論是四輪馬車的構造,還是制造鐵船。
這在大唐都還是頭一遭,那些招收來的匠人,哪怕是熟練工,以前有過這方面的經驗的。
現在都是一頭霧水。
因為這兩樣,可都是新興事物。
李愔雖然拿出了圖紙,但是如何組裝,如何生產,剛開始的時候,必須要李愔在這里盯著。
四輪馬車這邊,也就罷了。
因為各種零件生產出來,第一輛馬車生產出來,他們在試驗之后,然后驚奇的發現。
這四輪馬車,果然是很好用。
轉向的時候,十分輕松,沒有市面上那些四輪馬車那樣的笨重。
而造船廠那邊就不一樣了。
在這之前,可是從來都沒出現過鐵船啊。
其實,鐵船的工藝,對這個時代來說,雖然稍微復雜了一些,但是也并非制造不出來。
可是,為什么這個時代,鐵皮船一直沒有問世呢?
甚至在整個世界范圍之內,都要推遲到二百多年以后,直到西方工業革命開始,才有鐵皮船問世?
那是因為,這個時代的人,首先從心里就覺得不能用鐵來造船。
用鐵的話,必然會沉到水里去。
而李愔成立的造船廠也是一樣,當李愔招聘來的工人,聽說要制造鐵船的時候,一開始他們是拒絕的。
因為他們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