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首戰(1/2)
二十多年以前,還是隋朝開皇年間的時候,馮盎擊敗王仲宣,就被賜予高州刺史。
仁壽元年的時候,潮州、成州等五州的僚人造反,馮盎快馬飛馳到京師,奏請朝廷出兵討伐僚人。隋文帝命令左仆射楊素和馮盎討論僚人反叛的情形勢態,馮盎的見解頗為驚人,楊素對馮盎的軍事素養很佩服,說:“沒想到蠻夷中竟有這樣的人!”
隨即隋文帝下詔命令馮盎征集江南、嶺南的軍隊進攻僚人。叛亂平息后,隋文帝任命馮盎金紫光祿大夫、漢陽太守。
大業七年的時候,馮盎跟隨隋煬帝楊廣出征遼東,因功升任左武衛大將軍。
可以說,馮暄在嶺南盤踞著給自己野心施肥的時候,馮盎哪怕在中原也已經是人上人了。
雖然那個時候馮盎還沒有在嶺南制掌大權,可是聲望卻是達到了極致的。
武德三年,洗寶徹的侄子沈智臣在新州集聚軍眾,自稱首領,與馮盎對抗。馮盎率軍進討,兩軍剛交鋒,馮盎只是脫下頭盔大聲喊:“你們認識我嗎?”
敵方軍眾大多人就立刻扔下武器,脫下戰衣露出上身向他叩拜,反叛者的隊伍直接就潰散了。
由此可見,馮盎在嶺南確實是聲望最高的一個。
比如現在,一些僚人看到馮盎出現在陣前,甚至喊叫著要撤退。
馮盎指著戰場對冷鋒說:“如此土雞瓦狗,一鼓可下!”
冷鋒點了點頭,說實話,他實在沒想到僚人居然這么弱,他們最高端的武器—柴刀,甚至都很難在鎧甲上留下痕跡,只有找準了鎧甲防護不到的地方下手才行。
以前冷鋒就很疑惑,古人的普通鎧甲為什么防護不到大腿,現在經歷了幾次戰場后終于明白了。
真正短兵交接的戰場,下刀子都是沖著敵人上半身招呼的,哪有盯著下半身的。
或許在視線下移,盯到敵人大腿的時候,另一個敵人就會卡在視線轉移的空檔,一刀捅過來了。
馮盎的精兵和龍牙軍加入戰場后,就像給馮智戴的軍隊打了一針強心劑,原本膠著的戰場眨眼間就變成了一面倒,僚人只能節節敗退。
馮盎有七箭射七人的記錄,是大唐神射手之一,作為馮盎的兒子,馮智戴至少得到了老爹的八分真傳,搞清楚驚雷箭的效果過后,他就很想試一下,眼下僚人變成頹勢,開始有了匯聚的跡象,他就自信地想要試試驚雷箭。
一箭,飛過了至少百步遠,準確地射中了一個體格強壯的僚人,箭桿深深扎入了他的后背。
peng!
那個強壯的僚人或許是第一個享受驚雷箭在身體里炸響的倒霉人。
看到兒子的戰績,馮盎一巴掌就抽了過去:“驚雷箭哪是這么用的,你這只能射死一個人而已!那和普通箭還有什么區別?”
說完,馮盎搶過了馮智戴的弓和箭匣,親自射了一箭。
嗖!
馮盎的箭射中了一個摻雜在僚人隊伍里的藤甲兵,釘到了他的藤甲上。
藤甲的堅固,不用贅言,馮盎的一箭也只能堪堪射透,卻不能造成殺傷。
那個藤甲兵已經習慣了被射箭,居然不管背后的驚雷箭繼續與龍牙軍沖得最快的一個士兵solo。
可是,別人不認識驚雷箭,龍牙軍的士兵可是認識的,眼見驚雷箭剛剛射中藤甲兵,那個龍牙軍士兵仗著鎧甲堅固挨了一刀,立刻撒腿就跑。
其實,驚雷箭這個東西卻已經不再屬于“箭”的范疇了,它的殺傷,主要體現在………
peng!
那支驚雷箭炸響了,藤甲堅固,只是飛出幾個木屑,可是那個藤甲兵卻被爆炸的沖擊力推得撲倒在地,一口血就吐了出去。
那支驚雷箭炸響后,碎片也四處飛濺,好幾個僚人都捂住身體的一個部位慘叫起來,還有兩個被擊中要害,直接倒地不起。
馮盎射的這一箭,是僚人聚集的地方,所以沒有己方人倒霉,唯一一個沖的快的龍牙軍,見到驚雷箭還撒腿跑了。
“看清楚,這才是驚雷箭的用法!”馮盎趾高氣揚地把弓丟給了兒子,然后拍拍手就到了冷鋒身邊。
冷鋒扒拉了一下馮盎背后的箭匣說:“你是不是舍不得用自己的驚雷箭,跑過去拿他的驚雷箭給他作示范的?”
馮盎被拆穿了想法,只能尷尬地咳嗽一聲,轉移話題說:“你看看這戰局,是不是該發動總攻了?”
其實不用看冷鋒也知道戰局是什么樣子的,龍牙軍和馮盎手下的四千部下,都是精銳,龍牙軍更是武裝到了牙齒。
一個龍牙軍士兵,首先配備的就是橫刀、三棱刺或者狼牙棒這三樣近身拼殺武器,用哪樣因人而異。
猛大隊的鎧甲都是一百多斤的重甲,人級驚雷碎片都扎不穿的那種,迅大隊的鎧甲是魚鱗鎧,雖然輕便,但是防護能力也不低,至少柴刀是不可能砍得動的。
而且,每個人背后都有六支短標槍,即可以用來投擲,也可以當武器用。
至于人級驚雷,肩膀兩側、腰上的掛鉤一共十五個,由于驚雷司產出有限,所以每個人只能分配十個。
驚雷箭每人一個箭匣,也就是十支。
這才是名副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