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一廂情愿的想法(1/2)
一秒記住【39小說網 www.39txt.com】,精彩小說無彈窗免費閱讀!
在建國初期的時候,金山市曾經有一段時間劃撥給常市地委管轄,那時候還不叫常市市委,后來因為種種原因,成立了金山市市委,但是金山市的土地面積不大,在子揚市相當,是蘇省面積最小的兩個地級市,在一段時間內,常市一直向省委和中央申請,將金山市繼續劃撥給常市市委管轄,成立大常市的概念甚囂塵上。
后來省委一直沒有同意,這個議案也就被壓了下來。前幾年的時候,上一任的子揚市市委書記突然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就是將蘇省面積最小的兩個市,并成一個大市,也就是說,將子揚市和金山市并成揚山市。
當時的省委書記林應,也就是現在的省委書記,還真的有過動心,也曾經組織專家論證過可行性。將兩個市組成一個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好事,至少能為所謂的揚山市以后成為大城市奠定了基礎,但是里面還涉及到一個相當致命的問題,那就是兩市合并之后,人員組成的問題,很顯然,兩市合并之后,現在的一些市領導可能會被降職,而下面行政機關的一把手,也有可能變成二把手,因為誰也不知道之前的位置還能不能被保住,尤其是這個提議是由子揚市提出來的,金山市的地位就更加被動了。
子揚市要吞并金山市的這個想法出來以后,子揚市和金山市在政治上就已經不共戴天了。這就是兩家一直以來的積怨。
鐘立想通了這一節之后,漸漸也就想明白了另外一個問題,現在的金山市領導班子,為什么那么害怕長江大橋的建立了。
因為領導班子會認為,長江大橋建立起來以后,兩市就真正連成了一個整體,那個時候,或許就是成立揚山市的開始,當然,也是他們這幫人下崗的開始。
所以,要說服金山市領導班子出資建設長江大橋,就好像說服他們把頭上的帽子摘掉是一樣的,難度可想而知。
即便是省委,哪怕是中央直接給金山市委下令,那也沒有用,市委領導班子一定會想方設法阻止大橋的工程實施,上面的政令下來,到了地方上得不到貫徹,同樣一點辦法都沒有。
鐘立心里嘆了一口氣,這幫人,心里就想著頭上的帽子,從來沒想過把經濟提升上來,蓋住子揚市的鋒芒,那樣的話,即便是兩市合并,金山市也是處于優勢地位的,所謂進攻是最好的防守,這個道理,在場的11個領導,沒有一個懂。
當然,這些只是鐘立心里想的,他并沒有說,因為說出來一點效果都沒有,這些人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根本就改變不了。
徐峰想了一下呂雨欣和方定剛的話,終于做了最后的決定,決定以金山市的名義,聘請國內有名的經濟學專家,對省報進行反擊,這件事,就全權交給宣傳部部長方定剛去做。這個決議做出來之后,在常委會上,又是全票通過了,對,沒有錯,是全票,鐘立跟顧一田也投了贊成票,雖然心里并不贊成,但是目前的情況來說,兩人并不能投反對票,因為很有可能引起所有常委的敵視,得不償失。
金山市委的團結,就是這樣來的。
還別說,方定剛還是有些能力的,僅僅是第二天,中國經濟周刊就發表了一篇報道,叫《論工業經濟優勢集中的重要性》,文章的署名是伍南溪,這個伍南溪是誰鐘立本來并不認識,后來還是杜遠告訴他,這個伍南溪是我國頂尖學府京北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在國內經濟學領域很有名,雖然他并不在國務院任職,但是名聲一點都不比孫啟明差,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的學術成就,是遠遠超過孫啟明的。
然而事情遠遠沒有結束,又是過了一天,孫啟明又在蘇省晚報上發表了一篇《交通,經濟的助推器》的署名文章,文章中再次以金山市和子揚市為例,剖析了兩市經濟上的短板,闡明了兩市經濟上的互補性,論證了交通的重要性,反正說來說去就是一個主題,兩市之間,沒有一座大橋,經濟制約很嚴重。
鐘立隱隱有種感覺,建設長江大橋的事,雖然在省委算不上共識,但是也是主流思想,孫啟明應該是在馬其東的授意下,為下一步提出建設長江大橋造勢。
一般來說,自以為很正確的事情,往往偏差會很大,僅僅又過了一天,鐘立就認識到了錯誤,在蘇省晚報上,一篇省委副書記譚紀明調研邦州市的講話引起了鐘立的注意,在邦州市的調研中,譚紀明副書記提出了重新建立邦州經濟重鎮的論調,在講話中尤其提到了邦州市要向金山市學習,集中優勢工業,統一引導規模,一點帶面發展經濟。
這樣一來,也就反應了一個問題,譚紀明副書記對于金山市成立沿江工業集中帶的想法是持支持態度的,省里的意見并不統一。
圍繞著幾個媒體,已經持續了一周的媒體戰并沒有停歇,這反而倒是促進了蘇省晚報的銷售,以往蘇省晚報本來就賣得不錯,現在更是不得了,報紙上到書報亭僅僅半小時之內,肯定脫銷,其實老百姓也不懂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只是以訛傳訛傳得好像金山市委跟子揚市委干仗一樣,老百姓也就有了興趣,有了興趣之后誰都想湊個熱鬧,一時之間,在蘇省的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