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三、舊情難忘已成傷(1/2)
?(尋書吧)
因那太宗對于自己在開疆擴土方面,遠遠不及自己的兄長趙匡胤。而一直耿耿于懷,想要好好的證明自己。便動起了北伐的念頭,雖然這太宗已經被他那嫉妒心,沖昏了頭腦。但是這并不代表,他手底下的那幫大臣,也一個個都頭腦發昏了,同意太宗做這種不靠譜的事情。畢竟這太宗在武功方面,和那太祖比起來,差了可不是一點兩點的問題。
尤其是他又對將領們不放心,老是要在一旁指手畫腳,若是他懂也就算了,可偏偏他對兵法什么的,全都局限于紙上談兵的境界,往往這一場仗,明明按照那些將軍的打法,是肯定會贏的。可是這太宗卻偏偏要過來插一腳,非得要那些將領按照自己的打法去打,結果好好的一場穩贏的仗,就這么輸了。
而且當初連太祖都沒能成功,收復北疆。那就更不用說,這個對于行兵打仗,堪稱是一竅不通的太宗了。面對這大臣們群起反對,太宗哪里聽得進去,因著太宗手段狠辣,對其反對者是殘忍之至。一時間倒是沒有大臣再敢多說什么了,只是這也畢竟不是一個辦法。明明知道這是一場沒有把握的戰,可是還要一個勁的往敵人面前送,這不是犯傻是什么?
這日后若是打輸了,這太宗一時氣急。那日子恐怕會更加難過了,思來想去,諸位大臣還是把目光投向了那趙普。這趙普素來足智多謀,能夠歷經兩朝而不倒,自是有其過人之處。這一回群臣反對太宗北伐的時候,也只有他一個人作壁上觀,沒有發表過半點意見。
這點便是這趙普的過人之處,這太宗之所以對北伐,耿耿于懷。完全是因為他對自己皇位的擔憂,雖然這些大臣卻是不知道這太宗在擔憂什么。但是這趙普卻是清楚的很,對于這太宗皇位的貓膩,他是比任何一個人都要清楚,自是干脆裝聾作啞,什么都不管。
直到這群臣都已經去向太宗勸誡過之后,這趙普才在群臣的力邀之下,慢悠悠的出場了。一見到太宗,這趙普是絕口不提這北伐之事,反倒是和太宗探討起了文章。太宗雖然對于這趙普為何,不同其他朝臣一樣來規勸自己,而頗為不解。但還是沒有多說什么,便順著趙普的話聊了起來,想看看這趙普葫蘆里究竟賣的是什么藥。
兩人聊著聊著,就聊到了那西漢的晁錯。這太宗一向對晁錯這個奇才,十分仰慕。自是對其因七國之亂,而慘遭腰斬一事,而心疼不已。眼看著快聊到高氵朝的時候,這趙普卻是突然不再那么熱情了,面對這突然的冷場。太宗自是不悅,便讓趙普退下了。
等到趙普走后,太宗細細的回憶了一下,越發的覺得趙普此舉別有深意。等明白過來了,太宗這幾日因被那些大臣們的勸誡,而弄得糟糕不已的心情,也是好了不少。隨即便命人賞了趙普,不少的金銀財寶,以示嘉獎。同時對于北伐之事,也是暫時的擱置了下來。
與此同時那道打亂了書院生活的旨意,也隨即頒布了下來。原來這趙普之所以找太宗,談了那么一大堆話,其實歸根結底也是想要太宗,把北伐的事情暫時擱置下來。只是他知道若是明著說,不僅這太宗不會答應,就連自己的小命,恐怕也得玩完。
便干脆使起了拖字訣,以那晁錯為引子。向太宗表達了自己“攘夷必先安內””的看法,果然這太宗也是個聰明人。其實這么些日子以來,這些大臣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對,也是讓太宗自己想開了不少。對于北伐其實也沒有一開始那么堅持了,只是始終還是缺少一個,讓自己放棄的借口。
如今被趙普這么一提醒,太宗才發現。的確自己如今不適合北伐,畢竟這朝堂里還有不少,前朝的人呢?誰知道他們對自己,是不是真得一片赤誠。若是他們趁著自己北伐的時候,在自己背后來那么一刀。那自己可就是真正的腹背受敵了,為了以防萬一。
太宗便下旨將那最為危險的陳洪進,給宣進了京城。美其名曰,要給他加官進爵。其實卻是暗地里藏了一肚子的壞水,想要把那陳洪進給軟禁在京城。這陳洪進又不是一個傻的,哪里不知道這太宗的想法。只是如今形勢比人強,讓他不得不低頭。
就算他有千百個不愿意,也只好乖乖進京。不然只會落得一個抗旨不尊的下場,陳洪進懷著忐忑的心情上路了。可是沒想到這陳洪進竟是要路過這南康縣,一聽到這消息龔美立馬就急了。趕緊趕回了書院,哪里還顧得上那個,還沒有說完話的師爺。
雖然這龔美并不擔心,陳洪進會發現這劉希的蹤跡。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尤其是這陳洪進如今已經知道了,有劉希這么一個人的存在。而且現在劉希的戶籍,尚未改好,就算這陳洪進此刻殺了那劉希,恐怕也不會收到什么律法的懲罰,畢竟劉希現在可是黑戶啊!
為了謹慎起見龔美不得不,提前準備踏上了回京的路。一路上龔美緊趕慢趕,倒竟是比那陳洪進足足早了五天到京城。一回到京城,龔美也顧不得休息,便命人去向趙恒稟告自己已經回來了。在向趙恒稟告完書院的情況,以及那劉希的事情后。
龔美立馬趕去了劉娥那里,把劉希帶給劉娥去照看了。劉娥雖知道這個孩子,恐怕會給自己帶來不少麻煩,但還是接受了那個孩子。趙恒對于這個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