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書院二三事(1/2)
div lign="ener">
再說了,這學堂興起來后,連當縣老父母大人都把自家兩個孩子送來讀書了,這是多大肯定,多大榮耀!出去遇到別人問起:長山書院?哪?
答曰:玉屏山腳下傅家莊。
這多硬氣!傅家莊村民出門腰桿都挺直了三分。底氣十足,前所未有神氣。
再說現可不止知縣大人兩個孩子就讀呢,連鎮上,敬縣城里大戶人家都把孩子送附學,也都不嫌棄村民房子簡陋,個個吃得香睡得好,也沒見有幾家孩子退學。
傅家莊時不時就有豪華馬車入村,你們村有嗎?
到了休沐時,那馬車就多了,路都被碾成了深溝。族長還說要修石板路呢,而且都不用村民家里掏錢。你們村有這等豪氣不?
咱就是硬氣,咱族里有錢!
傅家莊村民個個胸脯拍得啪啪響,就是有底氣。
挺闊寬敞食堂不到半月就建好了。
村里木匠傅傳伯帶著他傅天有,日啊夜不停又是劈又是鑿,又磨又鉆,趕著做食堂桌椅,人手不夠把幾歲大曾孫都拉上陣了。
雖然辛苦,但是心里樂呵,并不為了那些錢,只為能看到那些大家坐造桌子椅子上吃飯,那就樂呵。
食堂分了廚區、洗區、食區三個部分。廚區做了好幾口大灶,還有幾口小灶。廚具、調料米面一應俱全,菜蔬魚肉自然是不缺,傅家那二十畝菜園里多是菜,魚肉也都有。
而洗區除了淘米洗菜洗肉之外,還要供學子們洗碗碟。傅天河不想教出五谷不分、四體不勤學生來,就要求學子們飯碗一定要洗。
而食區既干凈又寬敞,地上鋪了青石板,墻上也掛了字畫及警世名言。
而為了避閑,也分了前后院,男女分開。還有個小食區是供們用飯。當然現也不太用得上,們都是回家吃自家飯。就一個外來何硯也是回玉園吃自家婆娘煮。
所以這個小食區多數是用來招待來客或是有孩子要吃小灶。這吃小灶傅天河倒是沒攔著。不能說要吃小灶孩子品行就不好。
食堂修建好之后,族長和族老都松了口氣,來附學孩子們也松了口氣,可算是不用農家吃了。不說吃食如何,只看大魚大肉,而別人一家子則是咸菜就湯水,就吃不下去。
而且食堂也并不都是大魚大肉,有葷有素、有米飯有面食,還有水果和小食糕點,想吃就吃。而且也不貴,一份小碟菜才要兩三文錢,就是一個大雞腿也才要六七文。
一頓飯十文就能吃得好好了。原先十文錢就是打賞小廝都不夠。再說邀上幾個要好同窗,大家湊一起吃,還能吃到很多種菜色呢,又實惠又能多交幾個,真好。
學堂建好之后,族長和幾個族老又跟傅天河等人嘀咕開了。這眼看著來附學人越來越多,是不是統一建寢區好一些?
往村民家中住總是不好管理,雖說能給族人添一些進項,可若是出了事,誰都擔不起。這些孩子家里都有錢有勢身份都不低,若是有個不慎,這好不容易有了點名氣學院可是要跟著毀了。咱可不能干那種丟芝麻撿西瓜事。
幾人埋頭一商量,又決定要造統一寢區了。這些事自有族長和幾個族老去操心。
而傅天河那邊也思索著如何才能管好這些學子,不說教會他們多少多少學識,其碼做人做事道理要學會。不然讓人從“長山書院”出去學子腦子空空不說,連起碼為人處事道理都不懂,可是要大大折辱人。以后長山書院也不要肖想能再到學生了。
這些學子參差不齊,不一樣,自小生活環境也不一樣。傅天河可是著實苦惱了不少時日。
后來得了傅紫萱提示之后,趁著自家地里著各類作物,每日下學之后,傅天河也領著這些學子下地來了。
教他們識別各類作物,花生、地瓜、洋芋、稻谷、玉米等等,各類作物又是做何用。是長地里還是長枝上,外又能賣錢幾何。
著實讓這些孩子大大開了一回眼界。連臭哄哄豬欄都看得津津有味。呵呵,原來豬是長這個樣子,嘎嘎就擠啊鬧得笑開了。
“張三,你長得真像豬。”
“李四,你才長得像豬呢!你打呼嚕就跟豬一模一樣……”
“哇,這豬可真能吃。”
“王五,你平日不就吃得跟豬一樣嘛。”
哈哈哈……
這些從小不識愁滋味,不知銀錢得來辛苦城里娃子,可是真切地受了一回教育。書本翻爛了都沒有這些。
傅天河想得很透徹很長遠。長山書院學子若是想入仕,想當一方父母官就不能五谷不分,不知百姓勞苦。傅天河就經常時不時地開一場室外教學課,偶爾也讓學子們下地動手。
學子們也不嫌臟不嫌累,還個個興奮得很,對于偶爾才開一次室外教學課意猶味。現這些學子除了盼休沐就盼著室外授課了。
而除了這些,傅天河還規定要到長山書院附學孩子不許帶小廝丫頭,穿衣鋪床、疊被洗衣,需動手。當然也有些孩子攢了十天衣服卷起來休沐帶回家,傅天河也睜只眼閉只眼,也不能太苛刻了。
后來傅紫萱又與阿花嫂小貨鋪勾搭上了。也稍指點了下村民一些路子。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