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民情滔滔(1/3)
?“保護義倉,保護我們的救命糧食,絕對不能讓官府將我們辛苦積攢下來的糧食送與別人。”
“不錯,這義倉里面的糧食都是我們辛苦積攢下來用以度過災荒的,現在官府將它們用來資助別人,我們將來怎么辦。”
................................
揚州城義倉之外,被百姓給圍攏的水泄不通,即使周圍的衙役們百般勸說,卻無一人離去,反倒隨著人群的越來越多,場面變得更加的混亂,如果是往日的話,面對這種情況衙役和捕快早就皮鞭,拳腳一擁而上,可今天他們卻像是被閹割的雞仔一樣,除了被動的阻攔百姓,不讓他們距離義倉過近,其余時間多是無動于衷。
之所以如此,還是因為他們和這些揚州百姓醫院,在心中也不滿意,官府為了救助城外的災民,動用義倉的糧食,如果不是生活所迫,恐怕許多人也會加入到這些百姓中間。
有人說,不就是從倉庫中征調一些糧食嗎,有什么大不了的,如果這樣說的人,肯定不了解義倉制度,也不會明白為什么從來都是異常堅忍,不到逼不得已也不會起來反抗的華夏百姓,敢于聚集在這里進行抗議。
義倉制度乃是華夏最重要的倉儲制度了,可以說,從隋朝建立開始,直到清朝覆滅才宣告結束,經歷一千多年的時間,卻經久不衰,甚至于許多朝代,正是靠著義倉的制度,才得以綿延數百年之久,由此可見,義倉制度對于一個封建朝代的重要性。
義倉制度起始于隋朝,最初之時,乃是隋文帝楊堅有感于西晉之后,數百年時間,中原大地戰亂不休,災禍不斷,黎民百姓往往在災荒之年只能掙扎度日,從而設置的一種制度。
那就是在平時豐收時節,按照田畝將一定量的糧食,集中存放在一個倉庫中,等到災荒之年,或者一些關鍵時候,在將這些平時儲存起來的糧食,按照當初的定量,返還給百姓,讓百姓能夠度過一定的災難。
這種制度,一經推出,立馬得到了天下百姓的支持,雖然后來隋朝因為隋煬帝的胡作非為,導致國家破滅,可大唐建國之后,卻能夠在短短時間中,讓百弊凋零的天下,重新恢復強盛,依靠的就是這種義倉制度。
自此,在享受了這義倉制度的好處后,唐朝在建立之初就積極的推行義倉制度,甚至于將義倉制度更加規范化和嚴格化,唐太宗時期,屢次針對義倉制度下旨,不讓官府輕易妄動義倉中的糧食。
雖然華夏百姓都是堅忍,柔弱的,可當有人真的動搖他們的根本的時候,他們也不是待宰的羔羊,反抗是一定的,所以,在知道官府準備用義倉中的糧食,救助城外的災民之時,所有揚州城的百姓都不淡定了,即使是原本對于災民到了無動于衷的人,也難以在保持鎮定,畢竟義倉的糧食關系到自己將來的生死存亡,誰也不會愿意拿自己的性命來開玩笑的。
.........................................
義倉不遠處,一輛華麗的馬車靜靜的屹立在這里,從馬車車窗那時不時都會被人撩開一陣,就可以看出來,馬車中有人,而那人正在時刻注意著義倉的動靜。
“哈哈哈,都說這狄仁杰為人精明,智計百出,這一次某倒要看看他能夠想出什么好辦法,萬人咒罵,某倒要看看他怎么解決。”一陣大笑聲從馬車中傳了出來。
“嘿嘿嘿,怎么解決,要么帶著城外那五千災民滾蛋,要么出動府兵驅散那些百姓,你說他會選擇哪個,無論他選擇哪個,恐怕他的名聲就要徹底臭大街了,這一輩子的也不要想在做官了,居然敢道我們揚州搗亂,某就讓他知道知道,這揚州是誰的地盤。”另一個聲音冷聲道。
“好了,你們呀,這嘴上就是沒有一個把門的,這天下的事情,有些是能說不能做,有些是能做不能說,你們倒好,無論能不能做,能不能說,這一痛快,就都說出來了,長久下去,你們最好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最好一個低沉的聲音說道。
從這三個人的對話中,不難看到,這次百姓圍攻義倉一事,乃是他們在幕后策劃的,而能夠策劃這種大規模行動之人,可見他們的身份絕對不是一般人。
實際上也確實如此,這馬車中之人的身份在整個揚州,或者說整個南方之地,也是鼎鼎大名之人。
眾所周知,自從魏晉之時,九品中正制后,中國就進入到了世家大族掌控天下的時代了,魏晉南北朝,數百年來,無論那個朝廷當政,真正掌控朝廷運作,甚至于是天下歸屬的都是那些傳承了數百,上千年的豪門大族,這也就是為什么會有‘千年的王朝,不滅的世家’流傳于世了。
而這一切到了隋唐之時,漸漸有所改變,為了改變天下的風氣,或者說為了能夠掌控更大的權利,隋朝建立之后,無論是隋文帝還是隋煬帝,都在變相的削弱那些豪門大族的勢力,隋煬帝開科取士,建立科舉制度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可惜的是,隋煬帝是有心無力,因為自己的野心過于龐大,而性格卻和野心不成正比,導致一個龐大的隋朝,在一夜之間轟然崩塌,幸而,繼承了隋朝之后,大唐浴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